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三春”含义浅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广文 参加讨论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三春”这个词,对于“三春”是指何事?红学界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指人,一种认为是指时间。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把书中提到“三春”的地方都找出来,进行综合分析。
    书中正文提到“三春”的地方共有七处,脂砚斋的评语中有一处:
    1、第五回元春的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2、第五回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3、第五回[虚花悟]曲:“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
    4、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5、第十八回宝玉《蘅芷清芬》题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6、第六十八回描写凤姐的神态:“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7、第七十回宝琴《西江月》词:“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月梅花一梦。”
    8、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的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以下我们进行分析:
    根据第五回的元春判词、惜春判词判曲和第十三回中秦可卿的托梦之语,似乎“三春”是指人。
    如果是指人,则会出现两个矛盾:
    一是元春、惜春判词中“三春”所指的对象不一致的矛盾。根据元春判词似乎“三春”是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根据惜春判词“三春”似乎是指元春、迎春、探春三姐妹,根据秦氏的托梦之语似乎“三春”又只指探春。三个“三春”似乎有三种解释,出现了同一个词所指对象有多种说法的现象。一般在一本书中一个词所指的对象应该是相同的,即名词的内涵应该是一致的,而这里的“三春”所指的对象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可见“三春”是指人的说法值得怀疑。
    二是与其它几处“三春”含义不一致的矛盾。第十八回宝玉《蘅芷清芬》题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第六十八回“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第七十回宝琴《西江月》词“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的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几处的“三春”显然都是时间概念。在同一本书中同一个词,不可能一会儿指人,一会儿又指时间,二者只能取一,要么是指人,要么是指时间。
    如果将“三春”看做时间概念,以上的矛盾都可得到解决,放在以上所有的地方都能解释得通。
    甲戌第一回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按此批之意,书中所称“三春”与三个“秋天”相对应,意谓三个“春天”,是时间概念已明。
    第五回“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后的第一年回家省亲,最风光;第二年,可能因流产或生病,渐渐失宠,应了“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的不祥之谶;第三年,元春可能已经失宠,在宫中的景况很不好,这可以从第七十二回描写太监向贾府“借钱”时的傲慢态度上看出来。元春省亲的那年最风光,随后两年的景况一年不如一年,因此判词说“三春争及初春景”。有人说“三春”是指迎春、探春、惜春,是不对的。我认为,迎春、探春、惜春的景况不及元春是众所共知的事实,对行文老到、惜墨如金的作者来说不会在判词中赘述。“三春”应当指“三个春天”。
    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三春景”也是指三年的美好时光,与元春判词中的“三春”意思相同。三春,并不是象有人说的那样指元、迎、探三姐妹。第七回:“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第七十四回:“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 惜春所谓“勘破红尘”时,贾家还没有败亡,元、迎、探三姐妹的不幸一面还没显现,可见这里的“三春”并非指元、迎、探三姐妹。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惜春从荣府近三年每况愈下的情况中看出贾家离败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因而在元春省亲的三年后出家做了尼姑。按王夫人的意思,元春省亲后的第四年,大观园的人都要搬出去。在第七十四回中,惜春发誓与宁国府划清界限,惜春可能因搬出大观园后无处可去,遂借机出了家。从元春省亲到惜春出家,正好过了三个春天,因而才有此判句判词。
    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段梦中对话表明,元春被册封为贤德妃后,贾家有过短暂的兴盛时期,这段时期大概只有三年的时间,随后贾家就败亡了。从省亲那年算起,过了三年,元春就死了。第五回《恨无常》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也说明元春被册封贤德妃后不久就去世了。元春死后,贾家失去了靠山,正象书中说的“树倒猢狲散”,贾家很快就散场了。所以秦氏向凤姐托梦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意思是说:元春被册封为贤德妃后,过了三个春天,贾府的诸女孩儿们都将散去,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归宿。
    从第七十回起,进入元春省亲后的第三年。庚辰本第七十五回中有一条脂砚斋批语写道:“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第七十七回写遣散司棋、入画、晴雯、四儿及芳官等十二个优伶,并且王夫人说:“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脂砚斋批道:“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这里明确指出,今年一过大观园就要散场了,里面的人物也该各自寻找各自的归宿。宝钗在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后不久就搬出了大观园,随后迎春因出嫁也离开了大观园。第七十七回中有一句“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按探春的判词和诗谜的提示,探春应当在下年清明节出嫁。探春不久也要离开大观园。第七十九回写迎春误嫁孙绍祖和脂砚斋暗示黛玉将不久于人世(“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先为对镜悼颦儿作引”),第八十回写香菱受谑,都是在写人物的归宿和结局。第八十回已经是十二月初,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进入元春省亲后的第四年,已经是“三春去后”的阶段。第七十六回是描写元春省亲后第三年的中秋节,当时贾母对尤氏说道:“这话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可怜你公公死了已经一年多了”脂砚斋批道:“不是算贾敬,却是算赦死期也。”(张注:原作“二年多”,各本均同。因贾敬是上年的四月二十七日死的,现在是八月中秋,只有一年多。可以确定“二年多”是“一年多”之误录,故改之。)这条批语告诉我们,贾赦在一年后就死了。脂砚斋在《好了歌解》“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旁批道:“贾赦、雨村一干人。”表明贾赦是因获罪被处死的。贾赦从获罪到被处死有一个时间间隔,可以推断出贾赦获罪是在该年的下一年即在元春省亲后的第四年。贾赦获罪是贾府被抄没的直接原因,因此可以断定贾府被抄也在这一年。贾府被抄没治罪后,随即大观园“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贾府也如《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把投林》所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的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这条批语中正是将“三春”与三个“秋天”相对应,说明“三春”就是指“三个春天”。
    最后一次中秋联诗是在第七十六回,这一回正是写元春省亲后的第三年的事。王夫人因司棋、晴雯等人的事要求大观园中的诸女孩儿们过罢年后搬出大观园,随后嫁人的嫁人,出家的出家,正应了秦可卿托梦给凤姐的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第十八回宝玉《蘅芷清芬》题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第六十八回“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第七十回宝琴《西江月》词“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这几处的“三春”无疑都是时间概念。
    综合分析,我认为“三春”是个时间概念,具体说就是指三个春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