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红楼梦》乃影射皇家的事,对吗? 不对。《红楼梦》的作者绝无影射皇家或反对朝廷的念头。他们对当时的康熙皇帝是感恩的。所有那些憶说《红楼梦》是反清的或影射皇家的人都因为他们不知道《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谁而在浮想联翩。仅举作者之一的藕漁严绳孙的一首词即可证明。《南乡子》作於康熙己未(公元一六七八年) ,康熙面试,赋词一首,曰 烟月滿漁村,一道飞书下九阍,圣主临轩初试日,逡巡,白发青衫拜至尊。 隐矣又焉文,归去空留土木身。何意片词亲检自,枫宸,九死从今总负恩 他们绝无反对朝廷的念头。书中通过正文和评批记载了大量康熙年代的人物和事件,例如康熙南巡、博学鸿词科、容若去世、南巡图等等,但他们绝无反对朝廷的念头,他们对清朝康熙皇帝是感恩的。他们是真名士,真儒家,其士大夫,真道学。 索隐派对吗? 要正确理解《红楼梦》,索隐是必须的。但是作为索隐的第一步,正如王国维一九零五年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的"作者之姓名""与作书之年月",或更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应为"读此书者所当知"。而三百年来的《红楼梦》索隐者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他们都错了。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象我们今天这样了解如此之多的版本,知晓如此之多的评批,更无法阅读硏究那些直至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五年)还深藏在民间而也从未雕版的著作。 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引》如何? 王梦阮、沈瓶庵没有充分掌握完整的背景资料,更不知原作者意图,故胡言乱语。 邓狂言《红楼梦释真》如何? 邓狂言没有充分掌握完整的背景资料,更不知原作者意图,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明清兴亡史”。 更是强加于人。 蔡元培的索隐派如何? 蔡元培坚持认为是康熙年代的人写康熙年代的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以前的索隐派总是把《红楼梦》与反清复明联系起来,尽管蔡元培也有同样的影射朝庭的观念,其实作者”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蔡元培似乎不知道或没有仔细研究过"原、应、叹、惜"的侧批,以及"......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之类的点评。也就是说直到公元一九二七年,即使在蔡先生尽全力邦助胡适寻找攻击自己的炮弹《四松堂集》的关键时刻,胡适先生也沒有让蔡先生读到已被他收藏的有评批的《石头记》甲戌本。蔡先生没有充分掌握完整的背景资料,根本不知作者何人,只是猜谜而已。他们在不了解作者是谁的情况下,能从没有评批的程甲本、程乙本中正确猜中史湘云---陈维崧,妙玉---姜宸英,刘老老---汤潜庵,以及部分猜中惜春---严绳孙实在是不容易。正如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中指岀的他索隐"妙玉本事是姜西溟"是从清道光年间学者徐柳泉说,又云因合肥蒯君若木告他刘老老的本事当为汤潜庵,于是他作了进-步考证。可知蔡先生也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硏究。当然在蔡元培的年代,蔡元培不可能知道象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那么多的不同版本《石头记(红楼梦)》,当然也无法想象借助于计算机和建立资料库可以综合分析对比各种评批。但蔡元培的索隐派恰恰是笑到了最后一刻。 何谓"儿女之笔墨"? 自蔡元培起,开始有红学家"赞同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的看法",认识到"书中少女都是影射当时的名士”,尽管不完全正确,却进了一大步。其实作者的意思是"女人皆指文人(儒) ,男人皆指武人(没有文化的人) "。但红学家们并未发现内在的联系:"出家"意味着"弃官","去世"也可以意味着"罢官"。因为有虚拟的男主角贯穿全书,宝玉只是幻化的主角,他与惜春合二而一。其实惜春、宝玉是严绳孙,黛玉是秦松龄、宝钗是顾梁汾,元春是朱彝尊,凤姐是成容若,史湘云是陈维崧,妙玉是姜宸英,刘老老是汤潜庵。惜春"出家"意味着严绳孙"弃官",黛玉"去世"意味着秦松龄"罢官",元春"去世"意味着朱彝尊"罢官",凤姐"去世"意味着成容若"早逝"。史太君是皇帝。很多信息点评中均有透露。如"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22022)畸笏点评之一。又如"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畸笏点评之二。"今见“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巧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20084) 畸笏点评之三。仅举几例在此,容后详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