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部继福克纳之后的第二位作家。她的作品经常以南部乡村为背景,把人物置于怪异和极端的处境中,来考察个体与上帝的关系。由于她深受红斑儿狼疮的折磨,她认为握住上帝的手是她的唯一出路,这点与卡夫卡不同,卡夫卡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自己。可是上帝最终也没把她39岁的寿命加以延长。 《好人难寻》这篇宗教寓言小说,故事很简单,讲一位老太太随她儿子一家五口到佛罗里达州旅行,途中由于老太太想看看一个本应在田纳西州却莫名地以为在佐治亚州的种植园,路上因老太太这一糟糕念头而翻了车,这时那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叫不合时宜的人恰好经过,最后把她们一家六人全杀了,还包括那个婴儿。 老太太与不合时宜的人之间的对话成了小说的高潮,也是理解小说主题和人物的重要依据,下来我们看这两个带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首先是不合时宜的人。我们先分析一下他对老太太说的一段话:“‘谁也没有什么我想要的东西,’他说,‘教养院的主任医师说我犯的罪是杀死了亲生父亲,可我知道那是胡说八道。我爹是1919年闹流行性感冒时死的,跟我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在葬在霍普韦尔山浸礼会教堂的墓地,你不相信可以自己去看看。’”不合时宜的人出身在天主教家庭他想要的决不是物质的东西。我们从主任医师对他的指控及他的反驳理由看,他确实患有精神病。而且他还说:“我发现犯罪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迟早你会忘掉自己干了些什么。”由此我们知道他确实了他的父亲,只不过他“忘记”而已。当他让两个同伙把老太太的儿子和男孙子杀了后又说,只有耶稣能叫人起死回生,但他不该那么做。“我没在场,所以不敢说他没干过,我真希望当时在场说好了。我没在场,确实不对,因为要是在场,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也不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了。”他悔恨交加,他渴望“在场”,目睹耶稣怎样打救世人,但他却缺席了,是被主耶稣抛弃了。用他父亲的话说,他是个“总爱刨根到底”的人,这个耶稣的弃婴穷尽自己的所有热情与智慧却怎也弄不懂主为什么抛弃了他,他的焦虑在小说里多次同,当他与老太太对话时,两次抬头望天,还用脚和枪托在地上刮来刮去等细节都表现了他内心的迷惘与困惑,这使他走向了极端,他认为“人生根本没有真正的乐趣”。当老太太伸出两手,抚摸他的肩膀,说“唉,你也是我的一个孩子,我的一个亲生儿哟!”的时候,不合时宜的人朝她胸口连开三枪。老太太的话和语调多像他那个朝思暮想的主说的话啊!不合时宜的人觉得也亵渎了主,于是便杀了她。由此可知,不合时宜的人是个宗教狂热分子,他的走火入魔使他干出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来,同时,这样的人越是狂热的追求,离上帝也就越远,成为被上帝抛弃的人。 再看老太太这个形象。小说一开始通过描写她极力游说儿子放弃到佛罗里达而去田纳西州旅行,把她爱唠叨又反应敏捷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从她出游时的极其夸张的打扮中看出,她还是时刻以贵妇人自居的人,也一把年纪还沉湎于往昔的好日子里,尽管这些日子已离她很远了。从她儿子和两个孙子对她的态度看,她在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她的聪明和反应敏捷还精彩地体现在引诱她的儿子和孙子们折回一里远的地方去看看以为是曾经带给她浪漫温馨的那个在田纳西州的种植园,却不知正是她这聪明害了她们全家。 老太太与不合时宜的人的对话体现了她性格中最深刻的一面。她曾两次对不合时宜的人说:“你不会杀害一个妇道人家吧?”她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被杀,当她的家人全部被杀后,她并没有表现出常人应该有的激愤与绝望,而是想方设法保命,看来这老太太还是个极端自私的人。最要命的是,她还搬出了耶稣,以期感化视人命如草芥的狂徒。她多次请求他祈祷,最后她“头脑突然清醒了一下”,竟然小声说道“唉,你也是我的一个孩子,我的一个亲生儿哟!”俨然上帝在怜悯一个犯了罪的人一样。她聪明地利用上帝,反而送了她的老命,假如她笨一点会怎样,正如不合时宜的人不无幽默地说“要是一辈子每分钟都有人没完没了地冲她开枪射击,她也会成为一个好妇人的”一样。一个抛弃了上帝的人在一个被上帝抛弃的人面前装扮成上帝,结果只会这样。 奥康纳一生信奉上帝,她一生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间,她坚信上帝能给她足够的时间而不是短暂的39年,她是虔诚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上帝,但上帝能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上帝才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