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唐僧师徒的皈依路看《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牟海超 参加讨论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路,就是他们四人皈依佛门之路。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遇险都是对他们心灵的考验,都是对他们灵魂的洗礼。本文将着重从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窥视四人逐渐皈依佛门的心路历程,并从他们的行为中窥视佛家的行为准则。
    一.因果报应论
    因果报应是佛家的重要主张,这在《西游记》的开篇就有所阐释。孙悟空出世后不久,在花果山不想“受老天之气”,他要“独自为王”,“享乐天真”,为达到“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目的,造访名师,学得本领,后又打到阴司,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名字一慨勾掉。后又两次大闹天宫,只因为“玉帝轻贤”,“这般藐视老孙!”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行者偷食仙桃、偷酒、搅乱蟠桃大会……并扬言“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支持敢争先”,甚至说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狂言。而这一系列恶性,都是不被佛家正统思想所认可,所允许的。所以佛家掌门人如来出面将狂妄的孙行者推出西天门外,压在五行山下达五百年之久。如来的出面,孙行者为他先前的恶性付出代价,开始承受恶果,后得到观音的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从此踏上皈依佛门之路。同样身居蛇盘山鹰愁涧的白龙,身居高老庄的猪八戒,身居流沙河的“红头怪”沙悟净他们都是得到观音点化的佛门有缘人,而他们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也都阐释着佛门的因果报应论。
    二.戒杀生
    佛门之人一直主张普度众生,解救众生,让众生能够脱离苦难。而身为佛门中人,是严禁杀生的。这在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路上也同样有所阐释。身为师父的唐僧,可以说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他也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三位弟子严守此戒。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有这样的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一座高山处,在此逗留期间再遇考验,藏身高山之中的妖精认出了正在等侯行者化缘归来的唐僧师徒三人,又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心生歹意,可又惧怕唐僧身边的悟能和悟净,因此心生戏弄唐僧之意。她附身山中村妇,想以此来抓住唐僧,不想被化缘归来的行者识破,于是被行者打回原形,与此同时,那个无辜的村妇也死于行者之手。这让不明真相的唐僧很是气愤,而山中妖精又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又附身在村妇的父母身上出来找自己的女儿,也再次被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的行者识破。行者前后三打妖精,而这一家三口也因此无辜丧命,这在唐僧看来,那三人只是手无寸铁农人,却被行者残忍杀害,犯了佛家之大忌,于是急念《紧箍儿咒》,并将这个犯了不可饶恕之罪行的大徒弟赶走。
    再看第五十六回,即使是在面对曾经绑过自己,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残忍杀害自己妻子的山野强盗,唐僧也是心存慈念的。当行者杀杨老儿的逆子的场景被因不放心而返回的唐僧看见时,他大惊失色,并跌下马去,同时骂道:“你这泼猢狲唬杀我也!快拿过来!快拿过来!”(第五十六回)同时心中念起《紧箍儿咒》来,即便如此,似乎行者还是不能弥补他的罪过,身为师父的唐僧更不想就此原谅行者,因此,行者又一次被师父驱除出取经的队伍。可见,佛家是多么的重视这一戒律。
    这样的例子,在《西游记》比比皆是。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路的内容之一,也正是炼就他们戒杀生之恒心的过程。
    三.戒淫邪
    贪图美色,犯下色戒,这也是佛门之中的大罪。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也包含有他们能否果断拒绝美色的考验。在这一点上,尤其以唐僧、猪八戒为甚。
    首先,我们来看看猪八戒。在前面讲猪八戒出场时我们就已经提到了他的恶行,身为天蓬元帅的他,之所以会被贬下凡间,是因为他调戏嫦娥仙子,可见他骨子里的淫欲之深,而受到观音点化后的他,在跟随唐僧西行取经的路上,也必定要面临淫欲的考验,也只有经历了淫欲的考验,他才能修成正果。师父被妖怪抓走,在营救师父的过程中,猪八戒有这样的话语“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洗洗如何?”(第七十二回)八戒口中的“女菩萨”实则就是抓走自己师父的妖怪,可面对一个个貌美如花的妖怪时,猪八戒淫欲顿起,早已把营救师父的大事抛到九霄云外。庆幸的是,最后他能及时清醒。这正是对他淫欲思想的考验,而像这样的例子在《西游记》全文中随处可见。
    我们再来看看唐僧,为什么说这一戒律也是对唐僧的考验呢?这是因为在他们师徒四人中,唯有唐僧长得一表人才,且不会武功,更没有什么超凡的能力,又更有传言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因此,他便成了西行路上一切妖魔鬼怪志在必得的对象。唐僧也因此时常要面对许多貌美如花的妖怪,在这些妖怪之中,对唐僧加以引诱的不在少数,在此过程中,他也理所当然地要面对淫欲的考验。在西行的路上,不光有妖魔鬼怪对他加以引诱,在途经女儿国时,更有女儿国国王以“一国之富,国之君主”这样的荣华富贵的引诱。而一心皈依佛门的唐僧能够在多次的引诱中坐怀不乱,也正体现了佛门之人严守戒淫邪的戒律。
    四.戒偷盗
    身为佛门中人,是不需要金银钱财的,正因为如此,在第九十六回中有唐僧拒绝寇员外施舍钱财的描述。他们看似清贫,但却从不偷盗。《西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唐僧师徒四人,在炎炎烈日下行至一地,口渴的唐僧让猪八戒去找点水来解渴。八戒在抱怨难以找水期间,忽然发现一片瓜地,本已口渴的他背着看瓜的老人,自己偷偷跑到瓜地里去大吃、乱吃一通、最终被看瓜的老者发现,打得狼狈逃走。在与师父会合后,他想瞒过师父,可不曾想被机智的大师兄识破,最终换来师父一阵责骂。可见,偷盗也同样是佛门之中的大戒。
    五.相对宽松的戒律
    虽然佛门之中各种戒律众多,按照正统的佛教规定,凡出家当比丘的男子,必须受具足戒250戒;凡出家当比丘尼的女子,必须受具足348戒;凡出家当沙弥和沙弥僧的男女,必须受足十戒。而对于《西游记》中的佛门而言,他们的戒律却相对比较宽松。
    首先我们说说猪八戒的法名“悟能”。佛教设立戒律,目的是为了防止信徒在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犯过失,以利于修行。而唐僧在正式收猪悟能为徒时,悟能直嚷着要大叫荤腥。唐僧见他不要说守250戒,就连五戒都难以遵守,所以宽大为怀,叫他守了“八戒”。八戒比五戒戒条多但遵守起来却相对容易得多,因为八戒并不要求终身受持,只是临时奉行即可,奉行的时间也可以灵活掌握,一个月当中奉行六天即可,奉行一天也可。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戒律是十分宽松的。
    再看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描述。无论是帮了谁的忙,在酬谢宴中,孙悟空可以说是逢酒必喝。就连唐僧在面对国王的盛情邀请时,也同样有这样的话语“贫僧不会饮酒”、“酒乃僧家第一戒”、“顽徒三众代饮罢”(第六十九回),由此可见,就连唐僧也同样在行动中施行着相对宽松的戒律。而从一开始就享受着相对宽松戒律眷顾的猪八戒,同样想着餐餐美味而时常抱怨日日青菜豆腐的日子,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师父的唐僧也只是摇摇头罢了,由此可见,在很多戒律面前,他们都奉行相对宽松的原则。而像这样的例子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很多。
    《西游记》中虽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但唐僧师徒的皈依路却至始至终都是佛门。在西行取经的路上,他们经历的各种苦难,都是接受佛门戒律的考验这是他们最终修成正果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有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的戒律,如戒杀生,作为大徒弟的悟空,就是因为犯了杀戒而数次被唐僧逐出师门,同时也有很多他们只需稍加遵守的戒律如戒荤腥等。
    唐僧师徒四人或动或静,性格各异,他们各自是本我、自我超我的典范,但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考验之后,他们都从放心定心最终走向了修心。在经历了佛门九九归一的考验之后,他们终成正果,得道成佛。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湖南:岳麓书社,2001.9.
    [2]杨卓,佛学基础[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7.
    [3]李远国宗禅,社会科学千万个为什么宗教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9.[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张明,跟踪成熟的轨迹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1.
    原载:《文学教育》2011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