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略论贾芸谋事及其他——从《红楼梦》中领悟交际和语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宗棠 参加讨论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贾芸算不上主要人物,但却也小有名气。在贾府第五代,即“草”字辈,也就是第一代荣、宁二公的玄孙一辈中,曹雪芹对贾芸的着墨较多,特别是对贾芸谋求大观园中一个管事职务的叙述与描写,非常鲜明生动,表现了贾芸的“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很值得玩味。
     贾芸虽然也是贾府的近派子孙,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又比较老实本分,或者说无能;因此也就难于接近荣宁二府的头面人物。而且,贾芸本人也读书不多。在茗烟闹书房一段中,跟贾芸年龄相近的贾蔷也曾在贾氏书塾露面,但却没有提到贾芸,很可能是由于年幼丧父,又特别贫寒,以致未能入塾,或者中途就辍学了吧。
    贾芸比他的宝玉叔叔还大四五岁(有的本子作“大五六岁呢”),但由于宝玉讲了一句笑话,说贾芸“倒像我的儿子”,这贾芸顺着竿子就爬,赶忙说:“只从我父亲死了,这几年也没有照管,宝叔要不嫌侄儿蠢,认做儿子,就是侄儿的造化了。”(第二十四回)为此,贾芸后来给宝玉写了一封请安的信,还送了两盆白海棠。这是一封逗人发笑的信。脂砚斋在这封仅一百多字的“打油信”中竟写下了两条批语。其一是:“直欲喷饭,真好新鲜文字。”其二是:“皆千古未有之奇文,初读令人不解,思之则喷饭。”总之,认为文词浅陋可笑。与之相对照,在此信前面不远,就有探春写给宝玉约他共起诗社的一封信,写得典雅优美,比较起来,更显得贾芸粗俗无学。
    然而,从他决心到大观园里“弄个事儿管管”的设想,运作,直到成功的过程来看,这贾芸不仅“伶俐乖巧”,简直可以算得上“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表现得极其成熟和精明。对照现代交际学和语用学所确定的一些主要原则来看,贾芸的这一段言语行为,竟然基本上符合这些原则。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原则的确来源于生活实际,具有普遍有效性,同时从这一侧面也显现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强大的艺术力量,它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是这样的细腻,生动而又逼真。即使是对那些似乎并非特别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与描写,也鲜明地显现了人物的性格,洋溢着生活的兴味,而且揭露了生活的秘密。
     且说在《红楼梦》中,“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又由于皇家有“恩典”,可以省亲,因此贾府急忙拨款“盖造省亲别院”,并且积极作好迎接元妃的准备。其中,单是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就动用了江南甄家为贾府收着的五万银子,“先支三万两,剩二万存着,等置办彩灯花烛并各色帘帐的使用”。(第十六回)整个耗费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元春省亲时,把这省亲别院正式题名曰:“大观园”。而且,在省亲后,为了“不辜负此园”,还“命太监夏忠到荣府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第二十三回)这样,大观园也就热闹起来了。总之,贾府拨巨款兴建大观园,接着进行物业管理,挪动了经济,创造了一些就业岗位,因此也就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
    当然,肥水不落外人田,“大观园磨石镌字。贾珍率领贾蓉贾蔷等监工。因贾蔷又管理着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子并行头等事,不得空闲,因此又将贾菖、贾菱、贾萍唤来监工”。(第二十三回)贾家的一些其他子弟也跃跃欲试,想“弄个事儿管管”。为此,贾芸已经求了贾琏两三遭,并且得到贾琏答应,叫他等着。正好,“那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发到庙去分住。”贾琏本来要安排贾芸去管。不料,贾芹的母亲杨氏得到消息后,就赶快去求凤姐,“凤姐因见他素日嘴头上乖滑,便依允了”。对此,贾琏虽也提过意见,但拗不过凤姐,也就只好先让贾芹管事。
    接着,贾芸又去找贾琏打听情况。贾琏告诉他说:“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偏你婶娘再三求了我给了芹儿了。他许我说: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这对渴求管事职务的贾芸当然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年仅十八岁的贾芸却表现得非常成熟。他并不立即作出强烈的反应,而是听了之后,停了半晌,才说:“既这么着,我就等着罢。叔叔也不必先在婶娘跟前提我今儿来打听的话,到跟前再说也不迟。”(第二十四回)
    谈完话后,“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从后来事件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时,贾芸已经认识到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会见实权人物王熙凤并且要取得她的信任和支持。为此,就要创造条件能够接近王熙凤并且要引起她的注意。不过,由于自家很贫穷,就只能考虑一种非常经济而又能产生明显效果的办法。于是贾芸考虑到端午节贾府办节礼要用香料,决定设法弄冰片,麝香各四两作为礼物去接近王熙凤。首先,贾芸是想向自己的舅舅,正在开香料铺的卜世仁去赊,不料却遭到刻薄又吝啬的舅舅和舅妈冷酷的拒绝,而且还遭到尖刻地教训和嘲讽。贾芸无奈地赌气离开了舅舅家门,幸而碰到索债归来的醉金刚倪二,得到他“轻财仗义侠”的帮助,借给贾芸十五两三钱银子,才帮助贾芸解决了当前的难题。———有的评论者根据《红楼梦》中写有“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赙场吃饭,专爱喝酒打架”(第二十四回),就认为《红楼梦》中的这一段应该跟《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一段对应着看,似乎这倪二跟估买杨志宝刀的牛二是一类的。其实,仔细看看,两者根本不同,牛二强夺杨志的宝刀,真是个泼皮,倪二借钱给贾芸,却是仗义。因此,对小说中有关倪二的一些贬斥的话语,恐怕不能“正照风月宝鉴”,而只能看其反面。这第二十四回题目所说的“醉金刚轻财尚义侠”,就这一件事来说,倒还是比较确切的。
    贾芸借到钱,买到香料后,就去见凤姐。他先“打听贾琏出了门”,才往后面来。而且继续观察形势,了解情况。“忽见周瑞家的从门里出来叫小厮们:‘先别扫,奶奶出来了。’”贾芸抓住时机,忙上去笑问道:“二婶娘那里去?”周瑞家的道:“老太太叫,想必是裁什么尺头。”———这样,贾芸了解到这时凤姐虽然有点事,但却未必是什么急事,的确是一个大好机会。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精采情节。
    正说着,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凤姐出来了。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爱排场的,忙把手逼着,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仍往前走,只问他母亲好,怎么不来这里逛逛”。———交际刚开始,就显现出双方的地位,目的和态度大大不同。风姐是随便应付,敷衍了事。那贾芸却是要抓住机会,尽量靠拢。接过风姐的话头,贾芸赶忙答对,于是就有了以下的一段对话。贾芸道:“只是身上不好,倒时常惦记着婶娘,要瞧瞧总不能来。”凤姐笑道:“可是你会撒谎!不是我提,他也就不想我了。”贾芸笑道:“侄儿不怕雷劈,就放在长辈儿跟前撒谎了?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娘来,说婶娘身子单薄,事情又多,亏了婶娘的好精神,竟料理得周周全全的,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么样了。”
    贾芸的这段奉承话,编造得确凿似真,而且还很动感情,立刻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凤姐听了,满脸是笑,由不的止了步,问道:“怎么好好儿的你们娘儿两个在背地里嚼说起我来?”贾芸笑着道:“只因我有个好朋友,家里有几个钱,现开香铺,因他捐了个通判,前儿选着了云南不知那一府,连家眷一齐去,他这香铺也不开了,就把货物攒了一攒,该给人的给人,该贱发的贱发,像这贵重的都送给亲友,所以我得了些冰片、麝香。我就和母亲商量:贱卖了可惜;要送人,也没有人家儿配使这些香料。因想到婶娘往年间还拿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所用,也一定比往常要加十几倍,所以拿来孝敬婶娘。”一面将一个锦匣递过去。
    贾芸的这段说明,既交代了冰片,麝香的来历,又说明了送来的理由;而且,话语中隐含着亲近,恭维与奉承;几句话编造得入情入理,天衣无缝。同时又立即把包装好的礼物奉献上去。这样,凤姐听了舒服,便于接受且乐于接受。果然,———
    凤姐正是办节礼,用香料,便笑了一笑,命丰儿:“接过芸哥儿的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因又说道:“看你这么知好歹,怪不得你叔叔常提起你来,说你好,说话明白,心里有见识。”
    凤姐这几句话是由衷地赞赏贾芸,并不是勉强敷衍。这里有一段脂批,说:“看官须知凤姐所喜者是奉承之言打动了心,不是见物而喜,若说是见物而喜,便不是阿凤矣!”讲得很有道理。打动风姐的是贾芸的“人情练达”,决不仅仅是这十几两银子的香料。
    贾芸听这话入港,便打进一步来,故意问道:“原来叔叔也常提我?”凤姐见问,便要告诉给他事情管的话,一想,又恐被他看轻了,只说得了这点儿香料便许他管事了,因且把派他种花木的事,一字不提,随口说了几句淡话,便往贾母屋里去了。贾芸自然也难提,只得回来。
    这里,贾芸看到了希望,又“打进一步”。然而,凤姐也很老练,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形象,于是就暂时到此为止了。贾芸也能够克制住自己,马上见风转舵,不再紧追,这同样表现出他的“世事洞明”来。当然,这时,贾芸距离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过,即使到了最后一刻,凤姐也还要讲点假话,把贾琏和她谈及让贾芸管事的时间往后推,并且把这人情让给贾琏,以维持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那贾芸一径回来,至次日,来至大门前,可巧遇见凤姐往那边去请安,才上了车,见贾芸过来,便命人叫住,隔着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跟前弄鬼,怪道你送东西给我,原来你有事求我。昨儿你叔叔才告诉我,说你求他。”贾芸笑道:“求叔叔的事,婶娘别提,我这里正后悔呢。早知这样,我一起头儿就求婶娘,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凤姐笑道:“哦!你那边没成儿,昨儿又来找我了?”贾芸笑道:“婶娘辜负了我的孝心,我并没有这个意思。要有这个意思,昨儿还不求婶娘吗?如今婶娘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搁开,少不得求婶娘,好歹疼我一点儿。”
    贾芸说承望贾琏竟不能,说要把贾琏搁开,单求凤姐,都是很能满足凤姐好奉承的虚荣感的。话讲到这个份上,于情于理都应该给贾芸一个满意的答复了。然而,狡猾的凤姐还要继续作点姿态,再闪一闪贾芸。这贾芸哪肯拖延,抓紧机会不放,终于达到了目的。
    凤姐冷笑道:“你们要拣远道儿走么!早告诉我一声儿,多大点子事,还值的耽误到这会子。那园子里还要种树种花,我正想个人呢。早说不早完了。”贾芸笑道:“这样,明日婶娘就派我罢。”凤姐半晌道:“这个我看着不大好,等明年正月里的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下来再派你,不好?”贾芸道:“好婶娘,先把这个派了我,果然这件办的好,再派我那件罢。”凤姐笑道:“你倒会拉长线儿!罢了,要不是你叔叔说,我不管你的事。我不过吃了饭就过来,你到午错时候来领银子,后日就去种花儿。”说着,命人驾起香车径走了。
    至此,贾芸完全达到了目的。凤姐批给他二百两银子,他还了倪二银子十五两多,又拿了五十两银子去买树,手里还余下一百多两银子,又确实谋到个事儿管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贾芸的“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还表现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例如,他本来想找自己的舅舅帮衬,然而却遭到拒绝,申斥,奚落和唠叨,“贾芸赌气离了舅舅家门”,回家后,“恐母亲生气,便不提卜世仁的事”,这是很恰当的。
    还有,宝玉被贾环故意烫伤后在家养病,“贾芸带着家下小厮坐更看守,昼夜在这里”,尽了他的一份责任。而且,他注意了解人们的情况,因此,当他在宝玉那里,袭人端了茶给他时,这贾芸忙站起来,笑道:“姐姐怎么给倒起茶来?我来到叔叔这里又不是客,等我自己倒罢了。”表现也很得体。
    从上述这几个事例看来,贾芸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恰当的反应,采取恰当的行动,说出恰当的话语,以取得在交际上的极大成功,这是因为他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基本上符合于人际之间交际活动的规律。现代交际学和语用学把这些用于分析和指导人们具体交际行为的原则称为“语用原则”。
    语用原则主要由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组成。前者着重强调交际实践中的信息交流,后者着重强调交际实践中的情感交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合作原则又包含四条准则,即: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礼貌原则又包括六条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这些原则和准则虽然是现在才被一些学者比较全面地总结出来,但实际上早已存在于现实生活的交际活动之中。人们在交际实践中能够符合这些原则和准则的要求,就称得上“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有可能争取交际上的巨大成功。
    贾芸虽然出身于富贵的贾家,却属于没落的支派,家境贫寒。虽然读书不多,却渴求自立发展,且比较接近市井群众,如倪二之流。因此,在贾家第四代(玉字辈)和第五代(草字辈)中,他应该是比较有自我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
    警幻仙境中演唱的《飞鸟各投林》最后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请注意,“真干净”的是“白茫茫大地”,而那些投林之鸟有的死亡了;有的还能继续生存和发展,这就要取决于各自的素质、能力、意志和机遇了。我认为,在荣宁二府崩溃后,很可能有的子弟还能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例如,第四代的探春和第五代的贾芹,就是比较具有自立能力的。
    我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在读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我的前半生》中受到启迪而产生的。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自觉地把《红楼梦》跟清宫作了类比,他说:“《红楼梦》里的排场犹如宫里的排场的缩影……”(第48页)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接着遣散太监,整顿内务府,后来溥仪等又被驱逐出紫禁城。那时,刚结婚不久的溥仪也注意到这些事实:“有些贵族,显宦之家已经坐吃山空,日趋潦倒,甚至于什么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群主,命妇坠入烟花等等新闻已出现在报纸社会栏内”(第154页)。显然,这正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食尽鸟投林”的景象。
    溥仪说:“我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下的族人是什么处境。那时满族人如果不冒称汉族,找职业都很困难。从那时起,爱新觉罗的子孙纷纷姓金、罗、赵,我父亲在天津的家,就姓了金。”(第503页)这真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然而,在抗战胜利,伪满崩溃后,溥仪等人先被前苏联拘留,解放后又被押送回国,放到战犯管理所改造。就在溥仪改造期间他和北京的弟弟妹妹们通了信,由此也感觉到了满清皇族正在发生变化,他得知,“四弟和七妹还是照旧当着小学教师,六妹是个自由职业者—一画家,五妹做了缝纫工人,三妹还是个社会活动家,被街道邻居们选做治安保卫委员”。(第505至506页)可见,这些皇子皇孙,贝子贝勒,公主格格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能自食其力的。
    1959年底,溥仪得到特赦后,生活开始了新的一章,他回到了北京,见到了自己的七叔七婶,堂兄堂弟和妹妹、妹夫们,很多人都有了适当的工作岗位。他说:“更激动人心的则是第二代。过春节的那天,数不清的红领巾拥满了七叔的屋里屋外。在已经成为青年的第二代中,我见到了立过功勋的前志愿军战士、北京女子摩托车冠军,登山队队长、医生、护士、教师、汽车司机。更多的是正在学着各种专业的和读着中学的学生。这里面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而其余的人无一例外都在争取获得这个光荣的称号。这些成长起来的青年,又是那些带红领巾的弟弟妹妹们心目中的榜样。”(第559页)请看,这就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室从1911年被推翻后,不到半个世纪,其家族成员的变化。那么,在此之前,面对着皇室和家庭崩溃的现实,一定还有些“飞鸟各投林”中的幸存者努力谋求生存、谋求温饱,谋求发展,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会有后来一些人的适应新生活,走向兴旺。
    满清皇室与《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艺术形象,一为生活真实、一为艺术真实,两者也可以说类似于大巫与小巫。不论曹雪芹先生的主观意识如何,也不论某些红学家大讲什么“色空”观念,实际情况却是,封建社会没落了,荣宁二府之类的家族衰亡了。然而,发源于那个社会,出身于那些家族中的一些人还是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这里,个人的素质,个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很重要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看见就头痛的那付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是颇有道理的。
    《红楼梦》的人物中有接近于达到“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的吗?据笔者愚见,至少有两位,那就是探春与贾芸。
    原载:《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1
    
    原载:《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