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丰富性,艺术的精湛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作者曹雪芹是一流的文学大师,运用隐语艺术的高手,《红楼梦》中隐语艺术运用十分娴熟。 隐语,就是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即如作者说的“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曹雪芹隐语运用十分自由,内容广泛,诗词、戏文、典故、名字、谜语,小至一句对话、一出戏,大至亭台楼阁,居所摆设,无不含沙射影,寓意深刻。隐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用语义 作者利用汉字词义的多义性构成隐语,只要理解词语的含义、比喻义、引申义,就可以理解隐语的意思。可以这么说,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都是隐语,都是人物命运的暗示。如贾宝玉游幻境看到的一首诗: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挂。(第五回) “霁”,雨后新晴,指“晴”;“彩云”,成花纹的云彩,指“雯”。“霁月”“彩云”隐指宝玉的丫环晴雯,“难逢”和“易散”暗示晴雯以后被驱逐的遭遇。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第五回) 这是袭人的判词,“优伶”,旧时歌舞演戏艺人,这里指戏子蒋玉函。后来袭人做了蒋玉函的妻子,所以说“优伶有福”。判词的最后一句,是说宝玉与袭人没有缘份。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五回) 这是贵妃贾元春的判词。第三句说迎、探、惜三春比不上元春荣耀,第四句说虎年与兔年相交之时元春就命丧身摧。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遍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第五回) “江边望”,隐指探春远嫁海疆,思亲望乡;“千里”句,寓探春远嫁,骨肉分离,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故乡了。 二、借用典故 曹雪芹出身名宦世家,饱览群书,熟读历史典故。所以《红楼梦》中典故运用十分频繁。如第五回: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运用了两个著名的典故。“停机德”典出《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其妻割断织机上的绢,以此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后就称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为“停机德”,此处指薛宝钗。 “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典故。谢道韫,晋谢奕女,王凝之之妻。故事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谢道韫幼时因巧对“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出名。后遂称咏雪为咏絮,谓女诗人为咏絮才,此处指林黛玉。 大家熟悉的典故“举案齐眉”“黄花瘦”“黄梁”等都在《红楼梦》中得到巧妙的运用。白海棠诗、菊花诗也都运用了不少典故,给小说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利用谐音 汉字是表音表义的文字。曹雪芹是运用汉字的一流高手,他善于利用汉字的谐音异义构成隐语,《红楼梦》中的姓氏人名、诗歌辞赋往往别有意思。如: 甄士隐---->真事隐(“将真事隐去”) 贾雨村---->假语存(“假语村言”) 这两个人名是个大隐喻,《红楼梦》全书是借假语,隐真事。“假语”是贾府的故事,那么“真事”是什么呢?由于曹雪芹只写了八十回,八十回以后的手稿已经“佚失”。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诞生出各种说法:有说影射内阁大学士明珠家的事,有说影射内阁大学士和珅家的事,有说影射康熙末年诸王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事,有说影射雍正篡位的事等等。 贾政是“假正经”的谐音,贾琏是“假廉”的谐音,隐含不知羞耻的意思。 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又有什么深层含义呢?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 ↓ ↓ ↓ 原 应 叹 息 贾府四位小姐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合起来谐音是“原 应 叹息”,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语,感叹四姐妹短暂的青春年华,预示四姐妹未来的悲剧命运。 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是什么意思?“带”谐音“黛”,“玉带林”三字倒念是“林黛玉”,“玉带”本腰中之物,今挂林间,不是正常现象,隐含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又是什么意思?“完”谐音“纨”,暗指李纨得子就不幸丧夫。 四、运用谜语 曹雪芹还是文字游戏的一流高手,他制造的谜面朗朗上口,雅致含蓄,令人玩味不已。 如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一二句说香菱的遭遇。“两地生枯木”是个字谜,“孤木”,即木字旁;“两地”,两个“土”字合起来是“圭”字,木、圭为“桂”,隐指夏金桂。《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叫做金桂”。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自从那薛蟠娶了夏金桂,致使美丽的魂灵返归天上,预示香菱将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第一句是拆字谜:子、系是“孙”的繁体字(子系),是孙绍祖的姓。“中山狼”“赴黄泉”用的是典故,分别自出《中山狼传》和《枕中记》。这首诗隐含贾迎春将嫁给忘恩负义、凶狠残忍的孙绍祖。《红楼梦》第一百九回:“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缡年余,不断被孙家揉搓,以致身亡。”说的就是贾迎春。 《红楼梦》中最出名的、最有争议的是十二钗正册中的一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对这些判词,宝玉是“看了又不解” “看了不甚明白”,过去,我看到这里是一下翻过去,现在我是一句一句地推敲,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凡鸟”:“凤”(凰)的拆字,隐指王熙风。 “一从二令三人木”,也是拆字谜,“二令”为“冷”,“人木”为“休”,意指贾琏对凤姐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最初听从,然后是冷淡,最后是休弃。最后两句的意思:凤姐的遭遇是听从、冷淡、休弃,哭返金陵的结局更加使人悲哀。曹雪芹原书只存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凤姐的结局究竟如何?高鹗的续写是否是曹公之意?成了二百多年来红学史上的一个疑点,引发了诸多争论。据我了解,有冷休说、夫休说、三阶段说、冷秦说等等。有兴趣的同仁,请发表你的高见! 《红楼梦》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穷毕生心血而凝聚成的,其博大精深,非读一两遍可以领悟,其隐言运用,亦非这几页纸可以说完。《红楼梦》是今年我省高考推荐阅读的名著,拙作若能引起同学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我就满足了。 原载:《中学语文园地》2007年第9期 原载:《中学语文园地》2007年第9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