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帕密帕》广泛流传在云南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等地的拉祜族民间,由〈造天造地〉、〈两兄妹打猎〉和〈寻找肥沃的土地〉三部分组成。新近又出版了这部史诗的另一版本,由以下十七章组成:"造天造地"、"造太阳月亮"、"分季节"、"造湖水海水"、"造万物"、"种葫芦"、"扎笛和娜笛"、"第一代人"、"取火"、"打猎分族"、"造农具"、"盖房子"、"农耕生产"、"过年过节"、"种棉花"、"结亲缘"、"药"。在此,仅述其创世情节: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地日月,分不出白天黑夜。宇宙象蜘蛛网,神通广大的天神厄莎坐在网中间,他很难安眠,一心想着开天辟地的大事。厄莎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搓下脚汗、手汗,做了金银铜铁四根柱子,又做了金银铜铁四条大鱼,再把柱子架在鱼背上,支起上天梁和天椽,立起地梁和地椽,从此天地便分开了;并"忍痛抽出自己身上的骨头","手骨架在天上成天骨,脚骨架在地上成地骨",使天不塌、地不陷。接着,他又用脚手汗揉成泥巴团做成天网和地网,天地完美了,天象罩子,地象木板。 有了天地,还没有太阳,万物不能生长。于是厄莎便用自己的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但太阳不发热,月亮不发光,厄莎感到很奇怪,便去追问太阳和月亮。日月回答说:"温暖和光明,潜藏在我们身上;万物都要降临,如果没有武器自卫,怕敌人将我们损伤。"原来日月曾受到过伤害:"太阳上的斑点,是豹子咬的伤痕;月亮脸上的那块黑影,是青蛙的爪子把她踏脏。"厄莎天神便拔下自己的头发做太阳的金针和月亮的银针。这样,日月就发光发热并正常运转了。 厄莎天神接着造出禽兽、花木……有了天地万物,却听不到人声,他便决定种葫芦来育人。大葫芦的藤被野牛踩断后滚跑了,找回之后,便听到葫芦里有人说话。老鼠把葫芦啃了两个洞,从洞里爬出了一男一女,男的叫扎笛,女的叫娜笛,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 厄莎天神让扎笛和娜笛配成对来繁衍人类。兄妹俩说:"我们由同一处来,只能成为兄妹,不能成为夫妻。"可是天神厄莎却热心极了。扎笛跑到阿基山去躲,娜笛跑到阿约山去藏,两山相隔很远,却被厄莎用神法并到一起;扎笛又跑到月亮里去躲,娜笛也跑到太阳里去躲,可厄莎天神又用迷药使他们回到大地上,并将相思药放到响篾和芦笙上?quot;扎笛吹芦笙就想起妹妹,娜笛弹响篾就想起哥哥。"于是兄妹俩便成婚了。妹妹娜笛怀孕后身体软弱无力,"娜笛去哪里寻找力气?" "娜笛找到山沟里,两手扶着枇杷树,身子靠着枇杷树,枇杷也能结果了。娜笛找到坎子里,两手扶着橄榄树,身子靠着橄榄树,橄榄果儿结得更多了。"兄妹俩就这样繁衍了后代。 人们逐渐学会了用火和猎取野兽。一天,大家打到一只豹子,由厄莎天神来给人们分肉:"九百人站成按行,九行分成九个民族。"大伙在吃烤肉时说出了不同的语言,便分别成为拉祜、佤、爱尼、汉、傣等民族的祖先…… 从内容上看,《牡帕密帕》与《古根》是同一部作品的两部异文。史诗以神奇大胆的想象,描述并歌颂了拉祜族先民创造生活条件的艰苦斗争历程。从史诗所涉及的内容,如万物的创造、人类的繁衍、集体狩猎、分配制度、历史迁徙、营造房屋、工具利用、农事节令及工匠制作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拉祜族的社会发展过程,可以体察到他们的民族心理、民俗等方面的状况。因此这两部史诗不但是文学性很高的韵文艺术品,而且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牡帕密帕》的异文很多,197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由刘晖毫根据澜沧县木戛公社老歌手扎莫的演唱本、并借鉴其他本子整理而成。参见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4页。李扎约的搜集整理本最为完整,载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集成办编:《拉祜族民间诗歌集成》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