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咏的“起、承、转、合” 起——应时代而起 《红楼梦图咏》成书比较早,可出版发行很晚。图册约从大约嘉庆二十年开始绘制,间隔了60多年。因为当时改琦以《红楼梦》图见示于住在上海的风雅盟主李荀香,荀香以为“珍秘奇甚,每图倩名流题咏,当时即拟刻以行世”。但道光九年,李荀香和改琦相继去世,“图册遂传于外”。到道光十三年,被改琦弟子顾春福复得,但不知为何又流于南昌,直到光绪三年被淮浦居士购得,光绪五年(1879年)方才出版发行。淮浦居士在制序中称赞说:“其人物之工丽,布景之精确,可与六如、章侯抗行”。他擅长人物,“落墨洁净,设色妍雅,风格秀美”是其特色。依淮浦居士的说法,这部《红楼梦图咏》是改琦下榻吾园时为李光禄所作。之后在改琦与李光禄相继过世之后,改琦的弟子顾春福于道光十三年重获展读这部画册时说:“红楼梦画像四册,先师玉壶外史醉心悦魄之作,笋香李光禄所藏,光禄好客如仲举,凡名下士诣海上者,无不延纳焉。忆丁亥岁薄游沪渎,访光禄于绿波池上,先师亦打桨由渄东来,题衿问字颇极师友之欢。暇日曾假是册快读数十周,越一年,先师光禄相继归道山,今墓木将拱,图画易主,重获展对,漫吟成句。”顾春福(1796-?),字梦香,一作梦芗,号隐梅道人,昆山人。师从改琦,善画,所作仕女、花卉、山水,无一不精,名噪一时,尤其山水画,意境悠远,自成一家,但作品传世不多。他不但擅画,还精通音律、善度曲,也写散文,着有《隐梅庵日记》。顾春福与改琦同时造访李光禄吾园,是在丁亥年(道光七年),从书中许多题词于嘉庆年间来看,这部图册应该是改琦造访李光禄吾园之前所作的,且早为李光禄收藏应无疑义,他视为珍本秘藏,顾春福于光绪七年造访吾园时,还借来快读数十遍。道光八年,改琦与李光禄相继过世后,这部图册就易主收藏了,到了道光十三年,顾春福在偶然机会下重见此图册,也写下题记,但此书是否转由他收藏,不得而知,流传情形也难查证。直到光绪三年,淮浦居士从豫章回故乡途中,购得这部图册,因为这是改琦的精心之作,任其藏诸密室,实为可惜,于是在光绪五年“急付手民以传之”,这就是《红楼梦图咏》的初刻本,而这初刻本的出现已经是在改琦逝世后五十一年的事了。 “承”、“转”——从图册到图咏 《红楼梦图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叫“图咏”,而是《红楼梦人物册》,使图册变为图咏的,正是这口口相传的题咏、传播以及后世的持续题咏创作。 在图咏中最早题咏的是张问陶(1764—1814)所题的“史湘云”、“碧痕”、“秦钟”三页,最晚的是王希廉及其妻周绮,时间在道光十九年(1839)。张问陶题咏虽然没有纪年,但可以断定是在嘉庆甲戌年(1814年)以前,因为张问陶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到了王希廉,王希廉的题咏在道光己亥1839,这时候改琦、李光禄都已过世。王希廉是清代著名《红楼梦》 评点家,他的所在年代正是《红楼梦》程高本问世不久,恰逢“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蔚为风尚的时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 ) ,王希廉将他评点的本,以他和夫人周绮共同的书斋名“双清仙馆”名义刊行于世,是为《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世称“双清仙馆本红楼梦”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 ,江宁吴耀年刊印了王希廉全部评点文字,题为《红楼梦评赞 》。此后,王希廉以《红楼梦》评点家的身份而闻名于世。王希廉原配夫人周绮,是清代著名女画家,评书家,字绿君,小字琴娘,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工诗词,善音律,能篆刻,兼书画,多才多艺。其题咏典雅可知。其他先后填词题咏的有徐渭仁、吴荣光、罗凤藻等人。皆嘉道名流。 “合”——付梓出版 版画的兴起对于《红楼梦图咏》的成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版画才使得图册走入千家万户。在早些时候的18世纪,大英帝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绘画大师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就是一个热衷将画作转换为铜板、雕版、石版的人,他笔下的讽刺当时英国风俗的犀利漫画肖像,正是因为通过这样千百张复制的版画而广为传播、知名度大增。那么,像《红楼梦》这样大受欢迎的小说之插图,在明清已大大拓展其艺术领域,衍伸至版画印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并有不同的刻本。 《红楼梦图咏》共绘制了通灵宝玉石绛珠仙草、警幻仙子、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迎春……宝玉等五十幅,凡五十五人。如前所说,先后为画册题词赋诗者三十有四,每图一至三题,共得75咏。或诗或词,或一题或二题三题不等。笔者曾查阅过《红楼梦图咏》不同的版刻版本,如月楼轩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一版一印),孙溪世家、吴县朱氏槐楼刻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一版一印),以及上古社巾箱本刻本,不同的版刻有不同的序文跋语,并留下不同的钤印。这也是一有意思的现象。版刻本对比笔者手头收有的西泠印社的《清改琦红楼梦人物图册》(2007版),让笔者更觉版画插图中的“线”之美,其亦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与刀的结合,它不但包含着“笔法”、“骨法”,还包含着“刀法”,并更注重线条的装饰性。而图册版改琦的原作,线纹流畅、娟秀,清淡雅致,人物工丽而布景精雅。 综上所述,可以说没有背后的发起者和赞助者,就没有今天的《红楼梦图咏》。李筠嘉其人,在《海上墨林》中有一段,透露出不少信息:“李筠嘉,字修林,号筍香。例贡生,官光禄寺典簿。工书媚学。家有慈云楼,藏书数万卷。有别业在城西南隅,曰吾园。后改龙门书院。科举停,又改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道李味庄观察招致名流,宴集其中,觞咏之盛,为海上冠。朋友投赠篇什。刻为一编曰《香雪集》。” 另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历代藏书家辞典》中有载:“李筠嘉,清上海人。字修林,号荀香。候选光禄寺 典簿。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三 ‘上海李氏藏书志序’:‘上海李修林筠嘉藏书甚富。精于校勘,藏书至四千七百种,论议胪注至三十九万言。’室名‘慈云楼’” 。此二处皆提到“慈云楼”。慈云楼是何也?乃李筠嘉之藏书室室名也。藏书巨富,肯定不止龚自珍所称的“四千七百种”,因此数目乃李氏从自己的藏书中挑出四千七百种编为书目。而《海上墨林》称李氏“藏书数万卷”。当时李筠嘉把它收藏的4700种书编为书目,名为《上海李氏藏书志》,对各书的卷数、作者、内容等加以记载和评述,并邀请龚自珍为这部藏书志撰写序文,龚自珍在序中不仅提到了李筠嘉,也系统介绍了中国目录学的源流发展,表达了他对目录之学的厚爱。李筠嘉本人是非常支持出版印刻诗集和画集的。如有一次改琦的亡友褚华(文洲),家贫无子嗣,生前无力出版自己的诗文集,过世后遗稿多散佚。改琦得知这一情况后,有意识地搜罗褚华的诗稿、整理成《宝书堂诗钞》并请求李筠嘉出版,李筠嘉欣然应允,为之出资版行。这在李筠嘉自己的行文中有提到:“云间改七芗见之,属为付梓,因乞姜孺山为之校订” ,又有沈嵩《炼秋室诗稿》所载:“李筍香以所刊文洲《宝书堂集》见寄。文洲无子,诗集几散佚,君宛转得之,力任付梓。”李筠嘉对于陌生之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其门下贵客兼好友的改琦,其画册与诗集的出版也不再话下,并且极为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