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纸上雅集——以改琦《红楼梦图咏》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澎湃新闻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一种雅集活动,一批朋友,同时聚在一起,吟咏景物,观赏书画,如王羲之的兰亭雅集,王晋卿的西园雅集等等。而书画题跋,可以称作“纸上雅集”。
    本文以清代改琦《红楼梦图咏》为案例,通过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期梳理出一番“纸上雅集”的创作起因、背景、结果,以便对这一传统鉴赏方式有一直观的了解。为什么笔者选择《红楼梦图咏》呢?首先,一图一咏的形式是典型的“纸上雅集”模式;其次,改琦的生平和社交圈,是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模式的一个缩影;最后,改琦最初完成的《红楼梦》人物图创作,只是图册,使之变成“图咏”的,正是当时雅集盟主兼改琦的赞助人李筠嘉发起的“纸上雅集”,且在改琦和李筠嘉去世之后,图册依旧不断地在增加诗文题跋,也不断地在付梓版刻印刷。
    红楼画史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无价之宝,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付梓印行,便大受欢迎,出现了“上自公卿,下及屠贩,罔不读之而啧啧然称道之”的阅读现象。而在热情传颂《红楼梦》小说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他们是早期红楼“粉丝”,同时又是画家——包括那些给小说刻本作插图的无名作者,十九世纪的文人画家,以及民间的画师们。他们不仅喜欢这部小说,并且用手中之画笔传达他们的喜爱、理解和体验。而这一纸上红楼人物绘画,亦构成了《红楼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瑰宝。阿英曾在1963年发表的《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一文就曾特别提醒学者们关注自配有插图的程伟元本《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百七十多年间美术家们的不断精心创造,因这无疑构成了另一种名著接受史。从早期的红楼画来看,主要形式有三种:版刻插图、民间艺术和画家绘本。
    版刻插图,史载最早的红楼画版刻插图,见诸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活字本之《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程甲本”。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高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我们回到版刻插图。
    民间艺术,其实与前所言“版刻插图”是有一定联系的,因为版刻即版画刊刻,是属于民间手艺的一种。此外,还有年画的形式。
    画家绘本,在程甲本“一梓风行”之后,逐渐成为画家所喜爱表现的题材对象,中以改琦最负盛名。时人及今人皆认为改琦的红楼人物画为红楼画之杰作,现传有《红楼梦图咏》、《红楼梦临本》与《红楼梦图》等。
    《红楼梦图咏》到底有几种版本?恐怕很难厘清,上海博物馆顾音海先生所撰《红楼梦图咏版本比较》一文中指出,《红楼梦图咏》除了初版本外,还有重印本、翻刻本。初版本为大开本,每册不标序号。而重印本为小开本,某些图像的个别地方吃墨不均,钤盖印章与初印本有相异之处,例如第一幅“通灵宝石绛珠仙草”就少了“玉壶山人”印记,其它画像几乎都不钤印记,也无图序编号。翻刻本则以文元堂版流传较广,与初印本之字体图像均有相异之处,全书分元、亨、利、贞四册,在每一版框右下角栏线外有标示序号,翻刻迹象非常明显。而此文元堂翻刻本又有重印本,扉页书名有“永安画眉”字样。而传世版本问题不在本文重点讨论范畴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