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史诗与中国文学的“再出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文艺报 金浪 参加讨论

    “小说作为西方社会的理想文体,把内在有深度的个人确立为了现代文学的核心精神,而内含着共同体诉求的史诗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超越西方文学,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重要途径。这一认识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对百年来中国文学之特质及其发展道路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出“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的号召,不仅高屋建瓴地为当前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而且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涵。
    作为共同体诉求的史诗
    习总书记所说的史诗不能简单理解为文类或体裁的概念,其理论意涵必须从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高度来加以把握,而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角度对史诗进行阐发,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的早期著作中发现先声。在《小说理论》中,卢卡契不仅把史诗与小说视作历史哲学的载体,而且揭示了从史诗到小说的转变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关联: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理想文体的小说,总是把个人作为追求目标,而作为前现代典型文体的史诗,虽然也以书写英雄为中心,却存在截然不同的旨趣:“严格地说来,史诗中的英雄绝不是一个个人。这一点自古以来就被看做史诗的本质标志,以致史诗的对象并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共同体的命运。”卢卡契的这一说法虽然旨在分析西方文学的历史嬗变,却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的号召。
    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共同体的命运始终是史诗的应有之意,其集中体现便是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不仅“史诗是人民创造的”,而且“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而对英雄的塑造同样立足于祖国与人民的需要:“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从这些论述中不难发现,史诗乃对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普遍要求,因而一切扎根于人民的文艺作品也都带有史诗性。简单而言,史诗可视作构想与共同体之血肉联系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卢卡契只是通过诉诸作为前现代经验的史诗来为认识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想文体的小说提供参照,因而仍然是西方文化在古今之辩下的一种自我理解的话,那么,习总书记提出的“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的号召,便蕴含着一个更加宏大的中西之辩的主题:小说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文体,把内在有深度的个人确立为现代文学的核心精神,而内含着共同体诉求的史诗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超越西方文学,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重要途径。这一认识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对百年来中国文学之特质及其发展道路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