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麦家:写作不是“欲望号街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9 中国艺术报 何瑞涓 参加讨论


     麦家:编剧是个行活,小说是个“心灵艺术”,当然创作难度大得多。剧本对叙述语言是没要求的,只要说明白就行了,而小说对叙述有无止境的要求,小说的美感和个性都是借助叙述语言来体现的。从这个角度说,经常写剧本肯定会伤害你的语感,对叙述大而化之,失去小说的魅力。但写剧本也会帮助你重视故事,去研究一些讲故事的技巧。我认为,中国有不少传统作家都犯了一个毛病:不相信故事的魅力,打着文学的旗号,自欺自恋。
     记者:有采访说您想写凡人的武侠,或者也可能写爱情。凡人的武侠是指非英雄形象的武侠吗?怎样理解这种侠的精神,它与金庸的侠、以往的侠有什么区别?
     麦家:金庸其实自己也说到过这层意思:武功可以假,但是人性不能假。人要扎根在现实逻辑的土壤中,否则无论人物还是故事都会发飘。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事实上就已经在拉下武侠小说超人形象的帷幕,只是他并没有更进一步,把水烧到了50度就抽薪而去。我相信这壶水一定能够烧到沸点,关键是如何去烧,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暂时还没能找到我认为最合适的燃料,所以暂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给出的。
     创作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和心灵握手
     我不喜欢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不喜欢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一板一眼的叙事。我喜欢玩点花样,追求一点形式上的内容,价值取向上也是这样,不太老实。这大抵是现代主义的趣味或棱角了。
     记者:您的创作不仅有深厚的生活经验,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在创作过程中,从听到一个故事或经历一件事起,到成就一部读者喜欢阅读的著作,您都会做哪些具体工作?
     麦家: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简单说来,我认为,经历是支撑不了一个职业作家的写作的。我已经有十多年一直宅在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经历,只有“纸上的经历”,可以用几百字说尽。除了《刀尖》,我的写作主要还是靠虚构。虚构不是胡编,虚构是小说的本质,也是艺术真实和物理(生活)真实之间的密码,它需要小说家用写作技巧去破译,而不是一味去还原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还原的,我们看到的过去的事都是经过艺术家创造的。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发表作品,但中途断断续续的,直到2000后才“心无旁骛”,专事小说写作。对我而言,材料的累积和其他所谓具体的工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是平衡的,阅读是培养和发现自己欣赏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阅读对我的写作很重要。事实上,即使不写作,阅读也是必须的,我多次冒着被人嘲笑的风险,号召大家多多读书。阅读是和心灵握手,也是一个人打开心灵之门的最便利的方式。人天生需要柔软、温暖、有力的东西,通过阅读是最容易获得这方面满足的。
     记者:您的作品多与革命史有关,在材料真实和想象力的参与之间,您是如何来把握的?
     麦家:小说都是虚构的,一件真事一旦贴上小说的标签后也成了“假的”——不是来自生活,而是来自作家的想象。这种“假”其实是更高层次的真,是本质的真,是精神层面上的真。我写这群与革命史有关的人主要是写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对人看事的独到的角度,他们特殊的职业下派生出来的特殊命运等等。
     记者:您是一位重情义的作家,新著《刀尖》很大原因是为了恩情而作。在创作过程中,您也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并反复修改。我想了解,这种在别人的要求下来修正自己的作品,您以前有没有过体验,如何来调节并保证这部作品的独立性,让别人一读就知道:这是麦家的作品?
     麦家:风格是一种很难具象表达的东西,就是一种感觉,或者说一种味道,那是独属于你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我受的是外国经典文学的影响,对小说的艺术性是比较迷恋的,比如语言、结构等,我比较讲究。我不喜欢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不喜欢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一板一眼的叙事。我喜欢玩点花样,追求一点形式上的内容,价值取向上也是这样,不太老实。这大抵是现代主义的趣味或棱角了。后来,这样的棱角又被我技巧性地放大了,或者是转变了,成为了我创作(尤其是讲故事)的一种习惯,我想你所谓的“独立性”就是这个东西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