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文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7 华语桥 郭熙 参加讨论

    二
    下面谈谈我国目前语言教育的特点。
    (一)   全民语言教育基础普遍提高
    我们的这种看法可能和社会上较流行的看法正好相反,也或许是各自的角度不同所致。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和听到许多对今天语言状况的批评。一种较为广泛的看法是,人们的语文水平下降了。国内抱怨,国外的华人社会也在抱怨。事实上,这种抱怨是一贯的。前一代的人总感到后一代的人水平下降。且不说太远的,朱德熙先生当年就是在“一般同学的语文程度低落的情况下”编著《作文指导》一书的(朱德熙,1951)。问题在于,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正确的语言?这涉及到了语言观和语言应用观。赵元任(1976)曾就什么是所谓正确的汉语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但时至近日,人们仍然总是抱怨全民语言水平下降,但好像并没有明确的依据,更没有衡量的标准。
    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上的语言状况在某些方面的确让人感到不安,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全社会的语言水平下降。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接受语言教育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同时,由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单一,读书和作文(或做诗)成了衡量语言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这种语言教育的后果是,少数人成了社会的精神贵族,他们所独具的“语言能力”成了社会崇尚的目标。人民大众的语言成了为读书人所不齿的“引车卖浆者言”。五四以后,白话进入了大雅之堂,成为语言能力培养的“材料”。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与自己的需求相适应的读写能力。在我们看来,衡量语言水平或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很好地为它的使用者服务。看看今天有多少人能够使用不同的言语形式进行必要的交际,看看无数的媒体和出版物上的言语作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全社会语言教育水平提高这个事实呢?
    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里,语言不可能按照一些语言学家或语言教育家设想的那套模式或方向发展。与其将各种新的现象或变异视作洪水进行堵截,不如因势利导,使之造福社会。语言和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属于新的一代。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看似严酷的现实。
    (二)   语言学习者剧增,学习动机多样化
    如上所说,传统社会中接受正规语言教育的人很少,而且其目的也比较单一,不外乎识字、读书、写文章,最终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废除后,逐步形成了通常所说的“语文教育”。今天的语言教育界在以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作为目标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我们正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学习者人数的剧增、学习动机的多样化,教育对象的层次化好像越来越明显。这和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语言教育界对此似乎缺乏足够的考虑。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语言教育的目标确定为最大限度地培养有关人员所应具备的语言应用能力,那么,这种语言能力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指口头应用能力,也包括书面应用能力;不仅指具有在A环境下的应用能力,也要具有在B甚至是C等环境下的应用能力。于根元、夏中华等(2000)专门讨论语言分化问题,这也应该是语言能力的一种分化。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必然要在语言应用上表现出来。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层次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群体,需要具有共同的和不同的语言能力。因此现代的语言教育的目标也应该“因人施教”,区分出不同的语言教育层次,确定不同的目标。对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语言教育也应有不同(如非普通话基础方言使用者的教育;基础方言使用者的教育;本土汉语使用者的语言教育;域外汉语使用者的语言教育,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教育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性,掌握应具备的语言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语言教育尚有不少需要考虑改进的地方。例如,中学的语文教育中文言文的增减恐怕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文言文是一种死去的语言,我们不能指望学习者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会去使用它,就连真正能阅读也是专业人员的事。我们不反对选择一些古典精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因为那是我们祖先的语言,那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但是,选文一定要精。想通过加强文言文的教学(例如增加篇目)来提高语文水平恐怕是不现实的,同时,它也违背了语言教育规律。在当今世界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给学习者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学习一点有实际功用的知识。
    (三)   语言交际环境和语言教育环境多元化
    传统社会中的交际对象比较单纯,除了走万里路的游人,人们多厮守在家乡,语言交际环境比较单一。读书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老百姓是不懂的,所以只用于读书人之间。如果读书人要和普通人交际,他也只好屈尊使用那些“引车卖浆者言”,否则他可能买不到浆喝。今天情况不同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每个人又可能属于不同的交际圈。语言交际环境的多样化打破了单一的语言交际模式。人们必须学会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际环境。这就给今天的语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有趣的是,人们这种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学校的语言教育中获得的。倒是社会为人们学习语言提供了多元的语言教育环境。社会上的来自各种媒体的多姿多彩的言语作品(例如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的语言本身就又成为新的语言教材。这和传统社会中的四书五经式的经典语言教材相比表现出了根本性的不同。近年来的网络语言更是使传统规范的语言教育雪上加霜。面对这种强大的冲击,惶恐不安者有之,力图阻止者有之。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它正成为当今“语言教育”的一个渠道,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青少年语言的学习。我们必须冷静地寻找对策,化消极为积极。
    (四)“地球村”效应增强,语言教育范围扩大
    除了上面所说的情况外,由于全球一体化效应,我国的语言教育还正在遭遇以前所没有过的多元文化的冲击,语言教育的范围正在扩大。例如西方一些言语行为模式和非言语交际的手段等都在进入语言教育的范畴。例如,中国传统社会里言语行为上以谦虚为美德,因此当听到赞扬时应该说“哪里哪里”;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言语行为遇到了挑战,现在同样情况下说“谢谢”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由此看来,社会对语言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人们接受语言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少(郭熙,1998)。语言教育正在受到挑战。这就是现实。
    三
    现在来讨论我国新时期语言教育的内容问题。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从新形势的特点考虑,我们认为,新形势下的语言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语言能力教育
    这里所说的语言能力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的开发,一是语言创造力的培养。前者主要指幼儿的语言教育,后者指学龄人员的语言教育。前者学前教育界已经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后者的投入也很多,但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认为最主要是过分地强调了规范教育,忽略了语言创造性教育,导致了语言的模式化。上面提到了许多人的抱怨,其实有些抱怨没有找到根子上。我们给学生的创造的机会太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认为语言教育中语言材料应该经常更新,吸收鲜活的语言,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语言活跃在使用中,在使用中发展,也要在使用中学习。
    在语言能力教育上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是否应该进行语言知识教育。这里的语言知识不是语言能力的同义语。现有的争论中两种观点似乎都不足取:一种过分强调语言知识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而另一种则完全忽视语言知识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认同者主张在语言教育中加强知识教学,反对者则主张淡化知识的教学。我们认为,在语言教育中进行语言知识教学是必要的。问题是目的和尺度。在我们看来,语言知识教育是要使有关人员对所学的语言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但不能夸大语言知识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的作用。
    (二)语言规范教育
    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使用标准语的规范教育,这无疑是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包括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等。其难点在于在教育中要辩证地对待规范问题。
    只谈标准语的规范是不够的。即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使用都很标准,但是如果违反了语言行为规范,还不能说是成功的语言交际。因此,我们认为现代的语言教育还应该增加语言行为规范的教育。语言行为规范教育也可以称为文明语言教育。但是文明语言这个提法太模糊。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很难说清楚。事实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种说法在一种场合是文明的,可能在另一场合是不文明的。因此,我们倾向于使用语言行为规范这个说法。语言行为规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因此应该是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