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影响中国中外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中外文论》 薛永武 参加讨论

    二、研究者缺乏文学创作体验
    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是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前提的,这种带着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前理解”直接影响我们的视野,也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文学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而研究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是研究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研究者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学创作体验,就必然影响对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者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验,离开了科学实验,就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研究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都需要进行实际调研与考察;同样,文学理论作为对文学感性经验的总结、提升和超越,也离不开对文学创作体验的积淀和感悟。研究者具备相应的创作体验,才能更好地从创作的微观经验出发,对一般的文学创作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深入的梳理与提炼,形成理论的品格。《乐记》说“乐由中出”,而研究者只有通过具体的创作体验,感悟“文由中出”的审美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创作的特性。在文论史上,许多理论家是集理论研究与创作于一身的“大家”,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诗品》等,文本自身就是诗歌,蕴含了诗歌之美,但又都是文学理论;在西方文论史上,柏拉图、贺拉斯、狄德罗、莱辛、席勒、萨特等,其文学创作与文论研究的联系也都非常密切,而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事实证明,研究者具有文学创作的经验,非常有利于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姚文放认为,文学理论“说到底它还是从文学的创作实践和作品实际中结晶、升华出来的。它不是目的论的,而是经验论与目的论的结合;它采用的不仅是演绎法,而是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结合。它必须得到文学经验的支撑并反过来接受文学经验的检验,而不是主题先行,从既定的理念出发去俯视文学、审判文学。”[3]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文学理论研究者并不进行具体的文学创作,眼高手低,缺乏文学创作体验,缺乏文学创作的灵感,没有进行过艺术构思,在研究文学理论时,往往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老是喜欢高高在上的“形而上”,不愿意“形而下”,缺乏对文学的实证性研究。文学理论一旦缺少文学创作的根,缺少文学创作鲜活的生命,又怎么能有理论鲜活的生命力呢?
     
    三、研究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批评不够
    作家、作品与读者共同构成了文学实践完整的系统。研究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只有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批评,才能在培养艺术感受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学鉴赏和研究的能力。
    首先,研究者缺乏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直接影响研究者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研究者虽然在大学里学的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除了大学期间匆忙地浏览一些文学作品以外,参加工作以后,平时忙于教学与科研,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文学作品。因此,对于经典作品缺乏深入的研读,没有来得及反复品味,对于当代作品则读得更少,久而久之,就会降低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其次,缺乏对作品的阅读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者对作品的批评。文学批评是从感性的审美阅读出发,进而达到对作品的理性解读、认知和判断,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也是联系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重要中介。因此,不仅作家重视批评家的批评,而且文学理论家也要关注文学批评,然而,文学理论研究者很少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具体批评,这必然导致在研究文学理论过程中缺乏阅读的审美体验,也缺乏理论分析的文学实践依据。
    从文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品格来看,研究者只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批评的“入乎其内”,才能够达到对文学作品“出乎其外”的超越、洒脱与凌空俯视,使研究具有真正的理论品格;如果没有这样的“入乎其内”,就不可能有真正理论意义上的“出乎其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