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作家的拣拾和探寻——评万胜小说《十面埋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秋泥 参加讨论
从某种程度上讲,小说都是在写寻找,人类太容易遗忘,而作家的责任,仿佛就是拣拾遗失在岁月里的种种。同时也探寻,探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实和精神家园。万胜小说《十面埋伏》讲的是一位老人的晚景,故事场域设置在了公园。公园也是园子,园子在中国文学里有特殊寓意,最著名的,莫过于鲁迅先生写的百草园。先生用如诗的笔触,把三味书屋的陈腐和自己的童真童趣描写的栩栩如生。 鲁迅先生也是在写寻找拣拾,似以童年之光,烛照辗转流徙的苦闷现实生活。 那么,作家万胜在拣拾和探寻什么呢? 小说从“公园里有几棵上百年的老杨树” 写起,牵出年逾古稀的向老和一般老工友终日相聚在公园里,打牌、聊天,消磨时光。向老喜欢坐在凉亭里拉胡琴,来公园找乐的老工友也喜欢听他的拉琴。夏日阴凉,秋日暖阳,琴声相伴,是他们晚年的惬意的日子。渐次消失身影,也仿佛在琴声里得以慰藉。公园成了老人们的精神乐园。但是这样的日子马上就要消失了,因为跟他学胡琴的少年小龙告诉他公园要拆了,小龙的爸爸是开发商。 向老不解,“我们这帮人为国家建设累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就想有个地方安度晚年,这个要求过分吗?”然而,推土机的轰鸣淹没了向老的声音。 老人们无力阻挡“开发”的脚步,公园转眼间就被毁掉了,像“一片狼藉的战场……被铲平的假山,自己亲手焊制的凉亭倒在一旁,公园的围墙已经没有了,草坪灌木也都被荡平,枯黄的泥土像是被揭去皮肤的肉,上面推土机履带和挖掘机车轮的痕迹纵横交错。再看那几棵老杨树,被疯狂的机器和行动机械的工人们围在中间,他们突兀的立在一片废墟中间,好像他们才是多余的。”在那几颗百年老杨树被砍掉的头天晚上,向老带着琵琶来到公园,他曾答应小龙要弹一曲《十面埋伏》,他没想到会是晚上,而且小龙再也不会听到了。 向老跟老杨树作别的场景尤其令人动容,他“能做到的只是抱一抱每一棵树……从兜子里摸出一把红布条,每棵老树拦腰系上一条……也给自己留了一条系在腰上。”然后向老就弹起了那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十面埋伏》,琵琶声时而激昂铿锵,时而如泣如诉。 小说结尾用了一首词收束,貌似两千多年前那场厮杀,又仿佛振聋发聩的追问:难道社会的发展,一定要以某些牺牲为代价吗?那些消逝的物种和精神文化空间的损失该如何估量? 向老——向老而行,是每个人必然归宿,我们的晚年呢?我们后代的晚年呢?这是万胜小说溢出的隐忧,使小说的叙事向度抵达了多维空间。 小说当然是虚构的,但作家铺陈的画面折射着城市发展中的某些缺憾,从向老,我们的父辈;到小龙,我们的后代,内在影响会持续。但愿《十面埋伏》只是一支琵琶古乐,一曲绝响。 至此,作家万胜的拣拾和探寻浮出水面,他用小说展示这个城市第一代建设者们的生活晚景,也告诉孩子们,那些栉次鳞比的住宅和停车场原来的名字可能叫:公园和绿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