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冬生展开他的最后一个微笑前曾兀自静默地立于院内,冬生是在他父亲打开大门的那一刻出现在门口的,冬生的嘴角挂着歉意的微笑。他父亲像知道什么似的又对他好好检查了几番,他右肩上扛着的木犁没有弄反(犁头朝后犁把在前),儿子的衣服还是儿子的衣服,他的父亲满腹狐疑围绕他又转了一圈,突然拍手说:“小子你剪头发了!” 这句话昨晚他的父亲就说过了。但冬生没有回答,径直扛着木犁走进偏房。冬生的父亲开门那一刻明显缺乏信心,“儿子天还没亮就溜出去的?”昨晚他不过是随意一说,闷的话把我们家“帽坡基”那几块地也种小麦了,冬小麦嘛。 冬生的沉默似乎是姐姐出嫁后开始的,连往常吃完饭的那句“慢慢吃”也都扔掉了。昨晚冬生的父亲很惊喜地发现冬生剪头发了,这让他感到很高兴,儿子的面容精神了许多,现有的缺憾是儿子已经几个月不说话了。 当然,遗憾的事情还在后面。这也就是村里部分老人开始说起的冬生家一些关于风水的话题。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切全是因为冬生的爷爷把房屋建在旱塘上,冬生家现在居住的地方在那时还是一个水塘。说话人以一种神秘的口吻强调事情的不该和对未知事物的迷茫,同时产生一些不可名状的恐怖心理,最后不约而同要对冬生的遭遇连连叹息,多年来在外面受冻的孩子只有冬生一个人啊。 那天早上,冬生认真吃了两碗饭后把碗筷也洗了,还到竹楼上拿麦种放到楼下显眼的地方,这件事不得不说是这个冬天他最后一次用自己一贯的认真答复他父亲的幽默。一切侍弄妥当,冬生又对着门外的挂镜照了照,不知道其他小青年有没有发现,冬生是达长惟一一个不留中分头的,或者其他什么三七分四六分,一头碎发修理得恰到好处。据给他理发的小男孩回忆说,冬生走失的前几天曾把一把剪刀放进他手里,冬生的意思很明白,你也该帮我剪一次头发了!以前都是冬生帮屋后的那些孩子剪头发。 孩子们则暗地里相传冬生是在犁地的时候遇见“蛇翁”了,大一点的孩子把话抢过去,什么蛇翁不蛇翁,分明是蛇王,蛇王是轻易见到的吗?见到是要害病的。于是各种有关冬生的传说又在孩子们的口中相继传开,关于蛇王的样子不同的孩子说出不同的样子,但头上长角嘴巴有胡须头顶长满红色肉疙瘩这三句话是不同版本中重复次数最多的。说这些话是要背着大人说的,在村里,孩子胡说被逮到首先要挨自家大人训一顿。给冬生剪过头发的小孩被这件事惹得有些烦恼,走在以前的玩伴中间他们总是要问,冬生遇见的蛇王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头上长角嘴巴有胡须?那个小孩就会不耐烦地扔过一句,你直接说冬生见到龙得了。 冬生沿着人们过去赶场天走过的路上去,冬生并没有去赶场,今天也不是赶场天。冬生望了一眼云盘山的最高处,慢慢的,冬生消失在云盘山深处,或者云盘山的最高处,谁知道呢,这一天晚上他的家人是找不着他了。 雪是第二天凌晨下的。 太早了。与17年前,1985年的那个冬季一样,这个冬天还是属于冬生的。而这场大雪,积雪多日未化,这场雪毫无疑问是兰音一个人的。 看着冬生好看的面容,像浸润的一朵白莲,兰音想起出嫁前和冬生见面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冬生在河边用石头埋住自己的那一天。兰音指了指冬生的长发,冬生信心满满想告诉兰音一些话,冬生找不到自己的声音。兰音的眼里闪过一丝绝望的柔情,她知道的,冬生也知道了。 “我会剪的。”分开时冬生暖暖地对兰音说。 点评 世成写诗也写小说。这篇小说是几段时空的组合,不属于线性叙事。打破时空的小说不好写,容易乱,写好了,乱有乱的美。这小说是写好了的,它不乱。它很有废名小说的味道,患有语言障碍的冬生接连经历几个姐姐的出嫁,直到最为投契的兰音出阁,原就自闭的内心永远关闭了。这里能看到《竹林的故事》《桥》这类废名小说的影子,少年心理拿捏得当。小说还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这和世成布依族的身份密不可分。六月六、“扬哨”、请鬼喝酒,这类布依族独有的风俗,为文本增添了诗意,拉远了与现实的距离。好的小说都该是与现实拉远距离的。 ——赵 雨 (赵雨,1984年生,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新荷”计划青年作家,在《小说界》《青年文学》《散文》《青年作家》《南方周末》《创作与评论》《鸭绿江》等发表作品30余万字。) 读李世成的小说,需要点耐心。文本间的关键逻辑总在细微处,稍不注意就会错过。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天生语言障碍的17岁少年冬生,因亲近的人相继离开而再次“沉默”:素梅的意外,四姐的远嫁,直至心上人兰音的出嫁,给原本内心孤寂的少年一记绝境式的打击。最后,冬生毅然决然离开村庄,殁于一场大雪。可见作品对被外力裹挟着命运的主人公怀有深深的悲悯。难得的是,作者笔尖所触及的民族传统风俗,为小说增添了几分神秘诡异的色彩。关注这类主题的年轻写作者,恐怕寥寥无几了。如要走得更远,可能需要在故事上多下点功夫。 ——车心云 (车心云,彝族,1990年生于贵州晴隆。有诗歌在《山花》发表。现居贵阳。) 主持人:宋林峰 罗兰·巴特曾说,儿童竟然在同一时期创造了句子、叙事和俄底浦斯,这令人惊讶。这其实是不同的几个层次,儿童说话的本能、造句的学习能力,以及产生某种情感的心理。李世成的《你吃饭了吗》正是以童年(冬生的心理年龄显然比实际年龄要小)视角来倾诉淡淡乡愁的小说,感情纤细,润物无声。对故乡风土人情的大爱化作一汪追忆,一抹哀愁,看似旁逸斜出,均非随意点染。动情了,便动人。 宋林峰:山西高平人。小说及评论散见《文艺报》《作品》《山东文学》《西湖》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