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小说对生活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生动细致地展现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评林本只关注事件过程的交代,若不影响情节进展的铺叙往往就被省略了。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茶楼酒楼是鲁达活动的市井环境,对于鲁达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是把鲁达的身份地位性格置之于历史生活图景中的生动笔墨。试看潘家酒楼鲁达与酒保对话这一段的描写,两种版本的差异不止于笔墨多少,更重要的是叙事趣味和艺术风格的差异。且看贯华堂本描写: 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中飘荡。三人来到潘家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案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这一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宋明时代市井生活的画卷:酒楼、座次、酒保招呼客人、桌上酒食,历历在目,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立刻把我们带到了几百年前的嘈杂闹市。酒保与鲁达的对话是市井画卷的重要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把鲁达放在这样一个市井生活的背景中,并且,鲁达豪迈的性格从他粗鲁急躁的言语中清晰地凸现出来。在鲁达“只顾来聒噪”这句话后面,金圣叹评点:“妙哉此公,令人神往。”又眉批:“此回写鲁达,便又有鲁达一段性情气概,令人耳目一换也。看他一个人,便有一样出色处,真与史公并驱矣。” 然而如此精彩的刻画,如此性格化的语言,未见于评林本。评林本的相应段落是这样的: 三人到州桥下潘家酒店。李白点头便饮,渊明招手回来。有诗为证: 风拂烟笼锦旌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三尺晓垂杨柳岸,一竿斜插大花傍。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未高歌入醉乡。 三人到酒楼上坐定,鲁达令酒保摆酒齐备。 对于这一段文字,我们有必要同时看看其他繁本的面貌。试看容与堂本(16): 三个人转湾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中飘荡。正是:李白点头便饮,渊明招手回来。有诗为证: 风拂烟笼锦旌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三尺晓垂杨柳外,一竿斜插杏花傍。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三人上到潘家酒楼上,拣个济楚阁儿里坐下,鲁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提(辖)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案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这段文字中三种版本的差异是很有代表性的,正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定位。容与堂本继承了说话艺术的风格,不仅每回开头有诗词,结尾有对句,而且叙事中也不时引入诗词韵语,同时叙事细致,文字繁密。贯华堂本则明确此书的读者定位是“人家子弟”,“真正有锦绣心肠者”,“子弟读了,便晓得许多文法”(17),作为子弟案头阅读,而非“贩夫走隶”听书或浏览“闲事”,因此,保留了小说的叙事文字,删去了绝大多数诗词韵语。评林本的面貌则与其卷首的《水浒辨》“广告”有关,大概正是为了标榜自己不同于其他“省诗去词”的版本,因此评林本中叙事文字比繁本少得多,但诗词韵语却大体都在。 如此,我们看到评林本这一段的叙述没有繁本对市井风俗画卷的展现,也没有对鲁达粗鲁急躁性格的刻画,但运用了说话中常见的手段,插入了“李白点头便饮,渊明招手回来”的对句和“有诗为证”一首诗,用来描写潘家酒店。评林本接着叙述金老父女来到鲁达面前,也引入一段韵语: (鲁达)看那女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动人的颜色,但见: 蓬蓬云髻插一枚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穿一条红绡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底小弓鞋。娥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阴(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大体还他肌骨好,不搽脂粉也风流。 这一段韵语有好几个错别字,若不对读繁本中相关段落,有的句子无法理解。而以不解风情、对女人毫无兴趣的好汉鲁达的视角对金翠莲作如此细腻且香艳的描写,确实不伦不类。文备众体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特征,但是,通俗小说中的诗词韵语往往是套话,这些套话的插入既不合适而且多余,品位不高。但不仅评林本有这段韵语,繁本中也只有贯华堂本删去此韵语。 插入诗词韵语,从某个角度可以说保持了通俗文学的原生态,正体现了通俗文学的俗趣。但若单纯从叙事艺术技巧成熟的角度来评价,评林本和繁本中的大多数版本,并没有自觉的文学意识,还是像说话艺人那样搬用套话,而未能从叙事需要和艺术风格统一的高度取舍素材。评林本编者的审美能力较低,还不具备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而贯华堂本则有着取材现实生活、设置小说场景的艺术自觉,有着塑造人物形象的明确目的,有着追求小说叙事整体和谐的鉴赏水平和审美取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不同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标准,决定了贯华堂本对文本精致的追求,并因此而为传播所选择。 由于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主要诉诸听觉,因而很少对环境作静态描写。繁本《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一段的环境描写既简洁,又对于人物刻画、情节演进有着重要作用,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精湛的叙事技艺。 这段开头就点明了时序:“光阴迅速,却早冬来。”火烧草料场、林冲怒杀陆谦的时候,恰恰是大雪纷飞的隆冬夜晚。小说多次写到雪。 林冲往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觉得身上冷,往东边村庄去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自然景物与环境描写,往往是配合情节发展点染人物的。这里通过写雪势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下雪天很冷,林冲才要去沽酒;雪下得大了,草厅才会被压倒,林冲因沽酒而躲过被压;因为草厅被雪压倒了,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安身,才因此躲过了火烧之劫,也才会暗中听到陆谦三人的对话,才使林冲下定决心杀死仇敌。同时,死神的阴影悄悄笼罩,十万禁军教头落到如此境地,风雪更衬托英雄末路的悲哀。小说对雪势的三次强调,似乎还有着象征的意味,象征着渐渐逼近的杀气,也象征着林冲被压抑的愤怒将要喷发了,他终于忍无可忍地杀了恶人,被逼上了梁山。 繁本《水浒传》叙事纹理极为细致,多次点染“雪”,形成小说叙事线索中细密的脉络,推进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发展环环相扣而又井然有序。前人评价“述情叙事,针工密致”(18),即此之谓也。然而,在评林本中只有一句描写风雪天气:“正是严冬天气,朔风渐起,纷纷下一天大雪。”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法》说:“《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总结出《水浒传》很多文法,如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等等,这些文法若用之于评点评林本则显然都找不到头绪。用今天的叙事理论来说,如伏笔、悬念、照应等等,可见之于《水浒传》繁本,不可用之于评林本之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