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比如郑克鲁主编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史》中说:“莱辛描写了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正在死亡的城市……莱辛以令人信服的细节,准确地描述了在她的想象中今天的社会毁灭后的情景。”参见郑克鲁:《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王诺著《外国文学——人学蕴含的发掘与沉思》中称其“描述了人类未来走向资源耗尽、致命污染、饥饿贫穷、生命灭绝的发展过程”。参见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含的发掘与沉思》,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②关于叙事者的性别小说中的确未做清楚的说明,但一些细节表明叙事者更有可能是一位女性。比如少女艾米莉找到了一件旧的连衣裙,叙事者说道:“这件连衣裙对我来说有一段感情经历。我害怕见到它。”参见莱辛:《幸存者回忆录》,朱子仪译,南海出版社公司2009年版,第61页。 ③英文原著使用的是look back over和look back on两个短语。 ④J.M.库切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学评论,题目即为《多丽丝·莱辛的自传》。 ⑤叙述墙后与艾米莉有关的场景时,作者始终坚持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孩子的视角描写,因此三个大人,尤其是母亲和保姆都变得异常的高大可怕,“房间这么高大,这么热,两个女人这么高,这么壮,这么讨厌”,读者也自然被孩子的空间感同化,产生移情作用。 ⑥此处为笔者所译,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Idries_shah. ⑦莱辛自传《在我的皮肤下》(本文关于此书的译文皆为笔者自译)中曾阐释《幸存者回忆录》是关于“一个中年人(middleaged)(其性别并不重要)观察到年轻的自我如何成长”,而实际上莱辛小说中所写的主人公已经步入老年,因此略有出入。 ⑧参见莱辛的自传《在我的皮肤下》第一章,莱辛的外祖母原名Emily Flower,1883年嫁给John William Mc Veagh,改名Emily Mc Veagh。32岁时死于难产。莱辛的母亲Emily Mc Veagh一战期间做了护士,后嫁给了她护理的战争中受伤的Alfred Tayler,即莱辛的父亲。 参考文献: [1]Lessing D.Under my Skin[M].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4. [2]莱辛.幸存者回忆录[M].朱子仪,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3]李桂荣.创伤叙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库切.异乡人的国度[M].汪洪章,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 [5]怀特海德.创伤小说[M].李敏,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6]Boorstein S.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y[M].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6. [7]苏忱.多丽丝·莱辛与当代伊德里斯·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4). [8]Lessing D.Alfred and emily[M].London:Fourth Estate,2008. [9]Dooley G.An Autobiography of Everyone:Intentions and Definitions in Doris Lessing's Memoirs of a Survivor[J].English Studies,2009,(2). [10]Lessing D.The Golden Notebook[M].London:Flamingo,1993. [11]Lessing D.The Memoirs of a Survivor[M].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81. [12]Tew P.The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M].Londo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7. [13]Caruth C.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 and History[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 [14]马世骏.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EB/OL].(2007-10-1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2/content_6866954.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