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灾难已经发生,何需预言?——解读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朱彦 参加讨论

    四、结语
    莱辛在谈及《幸存者回忆录》时曾说:“许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写一本书,一部个人的历史,但通过梦的形式来讲述。”[1]28的确,《幸存者回忆录》是一部个人的历史,它以梦境的形式,通过消融的墙壁使主人公自由往返于童年、少年和老年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同时又使不同人生阶段的自我互相审视,这是怎样精妙的构思!莱辛一直以精美的构思为世人所称道,她的《金色笔记》便是最好的例证,而《幸存者回忆录》与之相比,在精美的结构和构思上可以说毫不逊色。
    《幸存者回忆录》因为创伤与幸存的主题也具有创伤文学的特征。菲利普·特尤在《当代英国小说》中总结了创伤文学的特征——“这些典型特征可以概括如下:对不确定状况的反应,历史动荡感,对社会巨变威胁的感应,对思想意义上和生态意义上社会倒退的表现等。创伤叙事表现的重心是混乱,这种混乱可以是个人性的,也可以是集体性的。”[12]220《幸存者回忆录》正是带我们进入了这曾经的个人和集体性的混乱状态,它运用了多种展现创伤经验的手段并展现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创伤,同时引导我们对于幸存的意义和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正如凯西·卡露丝所言:“创伤故事是创伤对生活的无尽影响的证明……创伤故事的核心是双重叙事,是死亡危机叙事和生存危机叙事的双重叙事,是人们对创伤事件无法承受的本质和经历创伤事件后幸存的无法承受的本质的双重叙述。”[13]7
    同时《幸存者回忆录》又不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梦境、象征、讽喻等多重叙事手法的使用使之远远超越了自传的意义。作为一位严肃的、“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的作家[14],莱辛一直致力于“把个人发展置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中来加以描写”[4]330,她将个人经历放置于整个20世纪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下思考,从而致力于将个人经历转化成为具有警戒启示意义的、历史教科书般的共同经验。当《金色笔记》被选人历史课参考书目时,莱辛兴奋异常,她说:“我本来就想将其写成一部编年史。只要这部书能够延续下去,它的价值就会被发现。……这本书是一部对我们在旧时代如何生活的真实描述。”[15]270同《金色笔记》一样,《幸存者回忆录》也是对过去的旧时代人们生活的描述,是一部隐喻式书写的历史教科书,它告诉我们,过去的一代人曾经是多么的痛苦、历史曾经给他们带来多么沉痛的创伤,它展现了莱辛对于这样一个曾经充满了杀戮、痛苦、冷漠、残忍的世界的深入的思考:我们曾经在怎样的一个世界生存?我们又都是怎样的幸存者?莱辛曾说过:“千千万万年以来,我们人类一直给自己讲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总是类推和隐喻、寓言和讽喻……可是在长达三个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之后,很多人大脑中的这部分功能却萎缩了。”[1]28通过她的《幸存者回忆录》,莱辛正是力图给我们创造出一个有关“幸存者”的寓言,这个寓言引发我们所有人的反思:如果不能正视历史,过去的灾难是否会在明天复现,使《幸存者回忆录》真的如许多评论家所解读的那样,成为未来又一次人类灾难的预言呢?
    《幸存者回忆录》安排了一个颇让人深思的结尾,艾米莉、杰拉尔德、雨果还有那些残暴的孩子们都走进了墙里的世界,“离开这个崩溃的小世界,进入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世界”,在最后一刻,在“其他东西像墙壁那样最后消融以后,他们也都迅速地跟着消融了”[2]230。这个结尾展现给我们的是惨烈的幸存,无奈的逃生,是无法找到出路的仓皇出逃,可即使幸存了下来,所有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吗?如果幸存下来的人们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如果幸存仅仅是幸存,幸存又有什么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