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英国状况问题:卡莱尔、恩格斯与狄更斯(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外国文学网 乔修峰 参加讨论

    三 卡莱尔:信仰与秩序
    恩格斯认为《过去和现在》中包含了卡莱尔早年在《宪章运动》中所谈的一切,而且“谈得更清楚、更展开,结论也更明确”。 他对卡莱尔的描述做了如下总结:
    寄生的、占有土地的贵族还“没有学会安坐不动,至少还没有学会不惹祸”;劳动的贵族沉溺于玛门主义,他们与其说是一群劳动的领导者和“工业司令官”,不如说只是一伙工业海盗;议会是靠贿赂被选举出来的;单纯旁观、无所事事和laissez-faire等等的人生哲学;宗教被破坏并日益瓦解……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压迫和贫困,异常不满并反抗旧的的社会制度,因此,具有威胁性的民主主义不可阻挡地向前推进;到处是混乱,没有秩序,无政府状态,旧的社会联系瓦解,到处是精神空虚,思想贫乏和意志衰退。——这就是英国状况。
    从恩格斯的上述总结可以看出,英国状况的主要特征便是混乱无序。卡莱尔希望能够恢复秩序,一方面要在精神上重树信仰,另一方面则要在政治上形成强力的统治。恩格斯认为这两方面分别为“内在的即宗教的方面”和“外在的即政治社会的方面”,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 精神或宗教方面的确是卡莱尔政治和道德思考的出发点。卡莱尔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精神化 ,“社会的外在混乱无序正是其精神状况的体现和结果” 。由是,他能够“在一个物质至上主义和不信教的世界中坚持从精神方面看世界” 。
    卡莱尔希望重燃人们的敬畏之心,从精神层面上恢复秩序。他虽然不再相信基督教,但仍保留了宗教情感,如巴西尔•威利所说,他崇拜的是自然,景仰的是宇宙,将永恒等同上帝,宇宙等同教会,文学等同《圣经》,英雄等同圣徒,劳动等同祈祷。 恩格斯认为卡莱尔的这种思想依旧属于泛神论,没有进步到无神论。 这与卡莱尔自幼所受的加尔文主义的熏陶有关,也是维多利亚时代许多文人的共同选择,同时也是欧洲大陆上的一种趋势(恩格斯也认为卡莱尔的泛神论源自德国文学)。卡莱尔很看重精神层面对社会维系的重要性,他所宣扬的“劳动”的福音便具有打消怀疑、恢复秩序的力量:“劳动吧,在劳动中寻求慰藉。人啊,难道你的心灵深处没有一种主动使事物有秩序的精神、一种劳动的力量吗?……一切无秩序的、荒芜的东西,你都应该使之有秩序,有条理,使之适于耕耘,受你支配,为你带来果实。” 他一直在强调信仰的力量:“人正是靠了信仰,才能挪移大山。有信仰的时候,四肢可能会因辛苦劳作而倦怠,脊背可能会因负重而磨伤,但内心却是平和而坚定的。在最黑暗的时候,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方向。” 信仰能偶给人一种方向,一种希望,一种动力;因此,“就人的福祉而言,信仰应该是唯一需要的”,“对于真正有道德的人,失去了宗教信仰,也就失去了一切” 。这也是卡莱尔思考英国状况问题时的出发点。如评论家西蒙•海弗所说,卡莱尔真正要写的并不是宪章运动,而是导致宪章运动的那个日渐失去上帝、物质至上主义的社会,以及如何来改善这个社会。
    在卡莱尔看来,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信仰失落所导致的“精神瘫痪”。英国人在精神上都成了没妈的孩子,因为教会已经由“母亲”沦落为“继母”。 在卡莱尔看来,没有了宗教,没有了上帝,人也就失去了灵魂,这才是整个“社会坏疽”的中心点。(137)人们陷入了怀疑和彷徨之中,“信仰已经死亡”,“没有了是非观念”。 但由于“人生来就是崇拜者”(55),各种虚假的信仰便乘虚而入,导致英国人整个价值观念的扭曲。其中最具破坏力的信仰便是拜金主义,也即玛门主义(Mammonism)。卡莱尔指出:“玛门就像火一样,固然可以成为最有用的仆人,但也可以成为最可怕的主人!”(289)金钱具有神奇的效力,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几乎完全消除了成千上万人心中的道德感”。(194)为了揭露这一点,卡莱尔着重解释了英国人心目中“地狱”概念的嬗变。
    他在《过去和现在》中借人物之口说:“地狱这个词英国人还经常在用,但我很难确定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卡莱尔认为,人们最害怕地狱,因为地狱意味着无尽的恐惧。不过,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心目中的地狱又各不相同。基督徒惧怕自己在上帝面前被发现是有罪的,古罗马人惧怕自己没有成为有德之士,而当代英国人却惧怕自己“没能取得成功”,主要是没有挣到钱。当赚不到钱就等于下地狱的时候,人们就只会热衷一件事——挣钱。在这种情形下,道德责任也就不复存在,现金支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唯一的纽带,人们不再互帮互助,而是敌对竞争,所谓的“社会”也就名存实亡。(145-6)卡莱尔指出,如果地狱的概念是这样的,也就无所谓天堂,人类世界也无法长久存在。(183)英国人所崇拜的玛门并不是神,而恰恰是魔鬼,这种崇拜会把英国变成地狱,导致社会解体。(67)
    卡莱尔批判玛门主义的主要目的是改造英国的工业家,也即“劳动的贵族”。在卡莱尔看来,他们作为“工业领袖”,本应成为国家未来的统治者,却居然狭隘地只将赚钱视为唯一的成功。“全世界一致认为,金钱乃是胜利的真正象征、恰如其分的对等物和同义词”,但获得金钱只是胜利了一半,还要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193-4)而且,金钱关系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唯一联系;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无尽的反叛、争夺、仇恨、孤立和憎恶就将伴其左右,直到所有人都意识到,不管他的所得看上去多么辉煌,都不是成功,反而恰恰是没有成功”。(186)卡莱尔认为英国的工业劳动仍受玛门禁锢,但终将会觉醒;崇拜玛门的人们也终将要改宗上帝,因为玛门帝国正四下崩坍,“美元不可能永远统治天堂”。(207,295)
    卡莱尔认为英国状况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一场精神革命,尤其是作为未来社会拯救者的“工业领袖”能够抛弃玛门主义,实现道德革新。在他看来,人总需要内心有某种“理想”,有一些“灵魂”,才能改变“躯体”。(189-190)罗森贝格认为,卡莱尔、罗斯金(John Ruskin)、莫里斯(William Morris)、狄更斯等社会批评家要求改革人的心灵和情感,不是因为他们对人性抱有信心,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更有力的途径;但这条路又走不通,因为机器不仅毁了工人,也使工厂主的心胸更加狭隘,资本主义的工业制度恰恰使工厂主不可能自我改善。 这也是恩格斯会赞同的观点,但并不能因此而断言卡莱尔的这种努力只是一种妥协。他和狄更斯等人的社会批评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流思潮之一,从精神层面切开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坏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