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近代日本的南戏研究(1890-194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 张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中国学界真正的南戏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而日本学者早在明治时期就已经涉足南戏研究。明治后期,笹川临风先声夺人,负开拓之功,而森槐南的南戏研究不仅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且对后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了南戏研究的声势,推动了南戏研究的进步。明治末大正初开始,狩野直喜、盐谷温、宫原民平等人以大量精力关注、研究中国俗文学,他们的相关著述中,都包含了南戏研究。随着新材料的发现,昭和时期青木正儿的南戏研究超过了此前所有日本南戏研究者的水平,故他在南戏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 键 词:南戏研究/近代/日本汉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说唱文学文献研究史论”(10BZW065)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真(1984- ),男,浙江温州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通俗文学、日本汉学
     
    以往对南戏研究史的梳理多注重中国国内的研究成果,而对国际学界的南戏研究了解有限;对于近代日本的南戏研究,则往往重点关注青木正儿一位学者。其实青木正儿并非近代日本最早(更非唯一)的南戏研究者,早在明治时期,森槐南和笹川临风等人就已经涉足南戏研究。在南戏研究史上,如果说笹川临风是一位拓荒者,那么,森槐南就是一座里程碑。
    一、明治后期的南戏研究(1890-1912)
    南戏作品很早就传到日本,《琵琶记》早在江户时期(1604-1868)就出现了日译本①[1]5,而真正现代学术意义的研究则始于明治时期(1868-1912)。明治后期是日本南戏研究的起步阶段,主要研究者,一是森槐南及与其有师承关系的宫崎繁吉、久保天随、盐谷温等,二是笹川临风。
    笹川临风(1870-1949)开始从事中国戏曲研究虽晚于森槐南(1863-1911),但他第一篇关于南戏的专题论文《元代的戏曲〈琵琶记〉》(1897年4月),不仅早于森槐南发表的相关论述,而且也是日本汉学近代转型以来最早的南戏研究论文;他的《支那戏曲小说小史》(1897年),是第一部中国小说戏曲专史;他的《支那文学史》(1898年),则是第一部把戏曲小说和诗文并列的中国文学史,为小说戏曲列专章,以后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体皆仿此体例。
    笹川临风的《支那小说戏曲小史》和《支那文学史》都为《琵琶记》辟有专章或专节。他对南戏的一个总认识就是:同意王世贞等人的观点,认为杂剧分南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南戏即杂剧之南曲。[2]28基于这种认识,他也把《琵琶记》、《拜月记》、《荆钗记》等,都看成是杂剧,又从风格上对《琵琶记》、《西厢记》进行比较,同意汤显祖的“《琵琶记》都在性情上着工夫,不以词调巧倩长”之说。又分析了《琵琶记》的创作缘由和故事梗概,认为终不及《西厢记》。他还认为,中国戏剧总体上犹属幼稚,《琵琶记》、《西厢记》虽为南北曲巨擘,但犹不能与欧洲、日本戏剧相比。
    笹川临风模糊地意识到宋代是杂剧产生的关键期,和通俗小说始于宋代一样,词也在宋一变为曲,杂剧由此出,为戏曲之滥觞。所欠者,仅点到为止,未能充分展开。总体而言,他的南戏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有限的,这并非全是他个人原因,更多的是受制于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局限。这种客观条件下,他称自己“以朦胧之知识,缀成支那小说戏曲之略史,为《琵琶记》等戏曲略作梗概”②[3],并非纯属自谦之词。他在数十年以后还编译过《琵琶记物语》。
    森槐南的中国戏曲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91年3月14日在文学会上题为“支那戏曲一斑”的演讲,第一次梳理了中国戏曲史的发展脉络,而他对南戏及《琵琶记》的专门论述,则见于《作诗法讲话》、《词曲概论》和《标新领异录·琵琶记》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