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评价作品的不同标准和规范。 拉伯雷的创作为什么在其身后几百年间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和应有的评价呢? 巴赫金认为主要是拉伯雷创作独具的特色不符合几百年来的文学性标准和规范。 首先是民间性。 拉伯雷的创作是源于民间的。“他与民间源头的联系比其他人更紧密、更本质……这些源头决定了他整个形象体系及其艺术世界观。”[6] 拉伯雷小说中的形象体系,他的巨人形象,怪诞形象,筵席形象以及物质—下部形象是来自民间的,由这些形象体系所体现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对反封建的人文精神的张扬,平等对话精神的张扬,事物双重性和更新交替精神的张扬,都是来自民间的,而这一切又是同官方性相对抗的。正如巴赫金所说的:“拉伯雷形象固有的某种特殊的原则性的和无法遏止的‘非官方性’:任何教条主义、任何专横性、任何片面的严肃性都不可能与拉伯雷的形象共融,这些形象与一切完成性和稳定性、一切狭隘的严肃性,与思想和世界观领域里的一切现成性和确定性都是相敌对的。”[7] 其次是非文学性。 正是拉伯雷小说固有的激进的民间性,必然带来它的特殊的非文学性。也就是说,拉伯雷小说中的形象和形式是不符合自16世纪末至今一切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标准和规范的,比如形象的怪诞,泼辣的讽刺,过份的夸张以及语言的粗俗,各种方言、土语进入作品等等。巴赫金认为欧洲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理论是在很狭窄、很有限的文学现象材料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如它更关注的是史诗和悲剧而忽视小说,它更关注的是文人的文学而忽视民间的文学,在形成于诗歌占优势时代的文学理论看来,莎士比亚是野蛮人,拉伯雷和塞万提斯的作品只是大众消遣的读物。显然,源于民间的拉伯雷创作是同官方化了的上层文学标准和规范完全不相容的。 3.开启拉伯雷创作宝库的钥匙。 巴赫金指出,几百年来对拉伯雷的不理解,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因此他指出,要解开拉伯雷创作之谜,就必须改变艺术观念,摒弃许多根深蒂固的文学趣味,对许多文学概念加以全新审视,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拉伯雷的民间源头,揭示拉伯雷创作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诙谐文化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如果把拉伯雷放在四个世纪的“正宗文学”中,他就显得形单影只,显得与正统的文学标准和规范格格不入;如果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来看,拉伯雷的那些形象就像是如鱼得水。因此,巴赫金认为认真和深入地研究拉伯雷的民间源头,是开启拉伯雷创作宝库的钥匙。从另一个角度讲,拉伯雷的小说也是开启民间诙谐文化巨大宝库的一把钥匙,因为拉伯雷是“民间诙谐文化在文学领域里最伟大的代表”[8],只要他的作品能得到正确的揭示,人们就能从中窥见民间诙谐文化数千年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