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曹卫东:法兰克福学派近况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哲学动态》 曹卫东 参加讨论

    三、关于霍耐特和福斯特
    霍耐特(Axel Honneth)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领袖人物,已成为哲学界的翘楚人物。他2007年在《理性的病理学:批判理论的历史和现状》[17]一书中,通过深入探讨批判理论的不同命题在当下语境下所具有的有效性和现实性,为自己继承和发扬批判理论寻找切入点和着力点。他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成员虽然观点各异,但在一个问题上却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他们都从当今社会中看到了理性的社会病理。由此,霍耐特探讨了在当前语境下对批判理论加以转化的可能性问题。霍耐特此举的目的,在于拯救和捍卫法兰克福学派的同一性,为此,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批判模式:“发现”与“解释”。前者也叫“建构”,出发点是一种普遍有效的程序,在现实或虚构层面上的贯彻这一程序,理应会产生一种得到证明的规范,罗尔斯的正义论就是一个代表;后者则为“重构”,只是一些批判形式,衡量的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只有在自身当中才能散布开来,这当然就是霍耐特所理解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要义。
    有人说,法兰克福学派已经进入第四代,其代表人物就是德国哲学界的新秀福斯特(Rainer Forst)[18]。不管此说是否成立,福斯特在德国哲学界的影响随着其著作的连续推出而与日俱增。他的研究重点是政治理论和实践哲学。他在2007年出版的新作《论证的权力——构成主义正义论的要素》[19]中,从道德哲学角度用一种规范的基本命题,论证了一种高度复杂的政治正义论和社会正义论,涉及正义的自主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个体的或道德的论证权力。福斯特首先根据自由、民主、宽容等基本概念,分析了政治正义论和社会正义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然后再尝试把这些不同部分组合到一起。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批判的政治正义论的核心,其焦点是有关论证力量的追问。值得指出的是,福斯特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从跨民族、跨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批判的政治正义论的重要意义。
    霍耐特等人的工作,不仅扩大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影响,而且开拓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路径。霍耐特继2007年出版《理性的病理学:批判理论的历史和现状》[20]之后,在2008年出版《个人到个人:论个人关系的道德性》[21]。著作指出,即使对于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也像对陌生人那样,有着道德期待。在爱情、友谊以及家庭关系中,道德准则似乎可以看做是一种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例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出于爱情或者出于义务的个人关系?霍耐特的这本著作从个人关系的内在视角来探讨生活世界的道德难题,可谓在德语界首开先河,给我们以重要启发。另外,由马丁·杰编辑的霍耐特讲座稿《物化:旧思想的新看法》[22]也出版了。在其中,霍耐特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中的物化(reification)观点,一个是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的公认(acknowledge)观点。霍耐特从承认理论或公认理论角度来理解“物化”概念,实际上是对物化与承认这两个老问题的新研究与新看法。
    而福斯特继2007年的著作《论证的权力》后,于2008年写作了论文《宽容的矛盾心理:在异同之间走钢丝》[23],发表于法兰克福大学的电子学术杂志《法兰克福研究》(Forschuug Frankfurt)。文章基本延续其《论证的权力》一书的思想,从“宽容”概念角度探讨政治正义问题。作者认为“宽容”不仅涉及宗教宽容思想,而且可以延伸到可能产生冲突的一切社会领域,例如各党派之间的政治宽容等。那么,求同存异之“宽容”的界限何在?福斯特通过例举政治生活领域中产生的各种冲突以及宽容问题后,让我们看到宽容的规范与标志所在,那就是“民主”与“正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作《马克思在西方:联邦德国1965年后对马克思的新解读》[24]为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提供了详细的研究资料。作者英格·艾尔柏在书中指出,近几十年来西方产生了许多介绍东方政党的论文,接着产生了一些西方反共产主义的论文,无论是哪一类论文,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科学社会主义广义定义的期盼。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联邦德国就产生了一次新的阅读运动,旨在找出马克思思想新的科学内涵,清除过去一百年的误读废墟,以革新的方法重建一个批判的社会理论,并创建一个理解平台。英格·艾尔柏在书中回忆了这次新论争中的引文、历史与结果,也证伪了人们常常从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领域得到的许多知识。
    此外,我们知道,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新一代的法兰克福学派不断致力于扩大国际影响,进一步加深与中国乃至国际各国的关系。2008年9月25—28日,由法兰克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中山大学共同举办“批判理论在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德国、中国、韩国、日本、美国以及台湾地区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现任所长霍耐特主持了首场会议,法兰克福学派新秀代表以及各国著名学者都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通过会议交流,学者们回顾了历史,展望了法兰克福学派未来发展的新图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