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代词律批评理论自身的完善为词学研究树立了榜样,词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清代词律学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与方法;第三,清代词律学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词人的创作;第四,清代词律学还对词籍校勘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 键 词:清代/词律/批评理论/意义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YJC7751024)。 作者简介:刘少坤(1980-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读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词,曲学研究。 词律是词体构成的最核心因素,直接关系着词体的破与立,若远离词律而奢谈词的风格、内容、题材、艺术特色,那么所谓的“词学研究”很可能已经偏离了词学轨道。明清时期,词乐散佚,这时要倚声填词,就必须充分考察唐宋时期词的用律情况,总结乃至重建一套合理的规则。故自清初开始,词学家们根据唐宋词及词学文献,通过长时间的揣摩,更加深入挖掘词律理论,构建创作规范,词律批评理论因此而日渐兴盛,争论日渐激烈,一度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词律批评理论日渐深刻,硕果累累,最终集大成。重新构建一套填词规范,并指导词人创作,清代词学家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非常重大的词学史意义。 一、词律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渐趋成熟 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往往也是赋予一种事物内涵最丰富的时候。词律争论的高潮发生在清代,词律批评与理论的真正成熟也发生在清代。清代词学家依据唐宋人的词作,比勘历代词学文献,经过严谨的考证与分析,在词谱学、词乐学、词韵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提出了许多研制词律的方法与思想,得出了许多可信的词律理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词体的认识,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词律学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词律学首先隶属于词学,是词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词律学又是一个包括词谱学、词调学、词乐学、词韵学在内的学科,这几个子学科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共同组成了清代的词律学。词谱之学、词调之学成熟的最早,以万树编制的《词律》、王奕清等人编制的《词谱》的出现代表着词谱之学的成熟;词乐之学成熟于乾隆时期,以方成培的《香研居词麈》、凌廷堪的《燕乐考原》为代表;而词韵之学成熟于道光初,以戈载《词林正韵》的刊刻为代表。四个子学科的成熟,促成了词律学体系的成熟。 词律学虽然隶属于词学,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它又有着非常强的独立性,其与词学中的审美批评、风格批评、流派研究、词人研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首先,从词律的表达形式来看,词律多以独立的书籍表现,词谱类从明代周瑛的《词学筌蹄》、张綖的《诗余图谱》、程明善的《啸余谱》,到清代赖以邠的《填词图谱》、万树《词律》、王奕清等人编制的《钦定词谱》、方成培编制的《词榘》等等,无不是以单独的书籍出现的,而清代词话中确实也有关于这些词谱的一些评论,但也多以单独词条的形式出现;词乐研究、词韵研究亦多以专著形式出现,如方成培的《香研居词麈》、凌廷堪的《燕乐考原》、沈谦的《词韵略》、程名世等人编制的《学宋斋词韵》、戈载的《词林正韵》等等,皆是如此。其次,从词律批评的内容来看,词律批评主要集中在词体特征批评,很少涉及词的审美风格内容等特点,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研究特色。再次,从词律批评发展的历程来看,制作词谱、词乐、词韵书籍的词学家日渐增多,词律研究也越来越深刻。清代词学家们对词律深入探析的结果,大大推进了时人对词体的认识。而对词体认识的日渐深入也促进了词学理论的新发展。词学理论的发展,反过来又促成了词学家对词律研究的深入。正是由于词学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词律批评理论体系也才得以表现出更加完善与成熟的姿态。 虽然到了清代中后期,词律批评逐渐表现出与词学批评中的其他方面相联系的倾向,但是尽管如此,也丝毫未能减弱它的独立性。相反,恰恰由于清代词学家对词律方方面面的关注,更加快了词律批评理论的成熟,正如鲍恒教授所论: 清代词体学最突出也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词体研究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高度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不仅为清代词体研究所独有,同时也是整个清代词学与其以前数百年的词学研究相区别的最终的特色标签。不仅如此,这种鲜明的专业性还使得整个有清一代的词学研究与其同时的诗学研究划清了界限,取得了与诗学并行发展的学术地位,其词学研究从此也摆脱了经验性的感知的认识层面而进入到一个理性的学术的研究阶段。[1]77 清代词学家于词体学上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构建了词律体系,分别在词谱、词乐、词韵、词调等方面成就了许多经典的著作,词律批评理论日渐成熟,到了清代中后期,最终形成了以词谱、词乐、词韵专业书籍为中心,词话、词集序跋、创作中的词律批评理论环绕的词律研究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