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高中正 参加讨论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为其贬谪江州后所作,该诗写人写己,道出宦海浮沉的悲凉,可以说是千古名篇。收入中学课本后,更是被现代人传诵。其中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一词,古来大多训为萧瑟。明代杨慎始有新解,他在《丹铅总录》中举出白居易其他诗中用“瑟瑟”的句子,如《莫江曲》“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认为“秋瑟瑟”就是“秋色碧”。明代何良俊,清人吴景旭、今人池太宁均从其说,反驳此说者有明人陈耀文。此间聚讼可参看孙雍长《此“瑟瑟”非彼“瑟瑟”》,孙先生也讨论了“瑟瑟”,认为是拟声词,状声音。
    许久以来,对于“瑟瑟”的训解,还有不少。一首诗中的一个叠音词,引发了如此多的讨论,值得注意。不过,这句话真的是作“瑟瑟”么?
     
    “瑟瑟”一词在白居易集(以下简称“白集”)版本中是有异文的。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校云:“宋绍兴本、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全唐诗》、卢文弨校俱作索索。何校(国图藏失名临何焯校本):索索,兰雪(兰雪堂刊本是白集明代最早的刊本)同。”
    可见,现存较早的几个白集版本中“瑟瑟”均作“索索”。本来是简单的押韵问题,有了早期版本的依据,其结论自然可靠。其实清中叶的校勘学家卢文弨在其《群书校补》里已对此校改,遗憾的是未能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他们多据“瑟瑟”立说,颇有以为合韵的。现在看来都不妥当。
    一些音韵学者也注意到了这处异文。俞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将“瑟”字拟音为[]:“白居易这么伟大的诗人,刚作了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出韵,只有用这个音才凑合着压得上。”如果俞先生见到宋本白集,想必不会有此疑问。
    丁声树生前也曾谈到这个问题。据他的学生张惠英回忆:“先生说,白居易《琵琶行》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瑟为-t尾,有的本子作飒-p尾,都不能和客-k尾相押,而白居易诗押韵对-p、-t、-k尾分的很清。现在知道,宋本白氏集就作‘索’(-k尾),唐宋时引此诗都作‘索’。”(《回忆丁先生的教导》)
    张惠英所说“唐宋时人引此诗”,见于欧阳修《减字木兰花》第二首: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着人间比梦间。
    其中“枫叶荻花秋索索”句,明显是摘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首联。
    这之后,北宋以至于南宋早期,学者见到的白集均是作“索索”。北宋初年成书、南宋初年周必大等校刻的宋本《文苑英华》里收录《琵琶行》,也作“索索”,亦可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