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蔡邕碑文称引《论语》典故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 赵德波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蔡邕碑文称引《论语》典故颇多,在称引时格外注重对《论语》中富有文学色彩事象的吸纳。称引形式多样且富于变化,常见的有摘句型、紧缩型、密集型、整合型四种形式。同时,碑文中称引的《论语》典故在经义选择上也相对自由。东汉中期以前,汉代士人著述中对《论语》典故的称引较为少见,东汉中期开始增多,东汉后期臻于鼎盛。《论语》典故称引的兴盛与《论语》在当时的经学地位上升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蔡邕/碑文/《论语》/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蔡邕与东汉后期的经学与文学思想研究”(14FZW006)、广州市教育局创新团队项目“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研究”(13C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德波,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
     
    蔡邕为东汉后期旷世逸才,著述颇丰。其所著之文“铭墓居其半,曰碑,曰铭,曰神诰,曰哀赞,其实一也”。[1]对蔡邕所作碑文,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赞道:“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2]蔡邕碑文之成就与其对经学典故之称引密切相关。刘师培在论及汉代各家文章与经子关系时写道:“欲撢各家文学之渊源,仍须推本于经。汉人之文,能融化经书以为己用。如蔡伯喈之碑铭无不化实为空,运实于空,实叙处亦以形容词出,与后人徒恃‘峥嵘’、‘崔巍’等连词者迥异。此盖得诸《诗》、《书》,如《尧典》首二段虚实合用,表象之辞甚多。汉人有韵之文皆用此法,而伯喈尤为擅长。”[3]《论语》在汉代地位远逊于《五经》,然蔡邕碑文称引《论语》典故频率颇高,不在《五经》之下。考察蔡邕碑文中《论语》典故的称引,可管窥汉代经学对文学之沾溉,有助于认识《论语》在汉代经学地位的升降及其对当时士人的影响。
    一、对文学色彩事象的吸纳
    蔡邕碑文中称引《论语》典故的频率颇高,据笔者统计,27篇碑文中共称引《论语》典故57次。《论语》为语录体散文,是一部文学性较强的儒家经典,成功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碑文的文体性质也为传记,其内容主要叙写碑主生前的立身行事,对碑主进行盖棺定论。因此,就文体性质而言,《论语》和碑文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似之处。蔡邕碑文称引《论语》时也注重对其富有文学色彩的事象的吸纳。
    首先,注重对《论语》中起兴、比喻、象征性事象的称引。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但这三种表现手法并非仅出现于《诗经》。《论语》中亦多运用比喻托物起兴,而此类典故在蔡邕碑文中屡被称引。风草之喻是《论语》的一则著名典故,出自《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以风草之喻向季康子阐释了“急于政缓于刑”的施政主张。“君子德风,小人德草”成为后世人物德行品评的常用语。《文范先生陈仲弓铭》是蔡邕为东汉名士陈寔所作。据《后汉书》记载,陈寔德行高尚,声望甚巨,是东汉后期道德的典型。与钟皓、荀淑、韩韶等合称为“颍川四长”。碑文在称述陈寔政绩时写道:“复辟太尉府,迁太丘长,民之治情敛欲,反于端懿者,犹草木之偃于翔风,百卉之挺于春阳也。”其中“草木之偃于翔风”即化用了《颜渊》中风草之喻,以此来赞美陈寔德政,以及他的人格魅力。碑文中所赞为陈寔之政绩,与孔子以风草之喻阐释其施政理念的语境相合。袁满来为司徒袁隗之子,天资聪颖,但天年不永,遭疾而卒。《袁满来碑铭》:“既苗而不穗,凋殒华英。”其中“苗而不穗”引自《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安国注:“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4]六朝以前治《论语》者,都认为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之论,是孔子为哀悼颜渊英年早逝而发。颜渊29岁病逝,袁满来15岁早夭。蔡邕碑文在称引此典故时,将“苗而不秀”改为“苗而不穗”,因为袁满来只活了15岁,如果以庄稼为喻,还根本未到扬花吐穗的阶段。
    其次,注重对《论语》中直赋其事的生动形象事象的吸纳。直赋其事,即对物象、事象直接加以展现。《论语》在塑造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时,这种表现方式运用颇多。如《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以直赋其事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事象铺陈,表达了他安贫乐道的处世理念。其中的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都是展示生活的清贫、艰苦,属于同类事象。而孔子所表现的乐观精神,则是对匮乏的物质生活的超越。此类事象成为后世文学之原型,“疏食饮水”、“曲肱枕之”也成了后世安贫乐道的代名词。《处士圈叔则铭》“不义富贵,譬诸浮云”,即是对上述典故的吸纳。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弟子,与孔子感情甚笃。《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一气呵成,以铺排的方式,刻画出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道出了弟子对于尊师的景仰。“弥高弥坚”、“循循善诱”也成为后世赞誉教师的专词。蔡邕碑文碑主多为广收门徒、授业解惑的经师。据《后汉书》载,姜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馀人”。杨赐“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建宁初,“侍讲于华光殿”,贵为帝师。《彭城姜伯淮碑》:“恂恂善诱,童冠来诚。”《文烈侯杨公碑》:“钻之斯坚,仰之弥高。示我显德,授我无隐。”“其教人善诱,则恂恂焉,罔不伸也,引情致喻,则訚訚焉,罔不释也,迄用有成,缉熙光明。”通过典故的称引,以颜渊对孔子称誉,赞美传经授徒且具有美德懿行的碑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