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江南大众娱乐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的崛起——兼论明代通俗小说史“近两百年空白”一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苏社会科学》 冯保善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诞生之后,通俗小说史是否存在着近200年的空白?中国古代文学何以在明代后期迎来通俗小说的时代?对此,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本文从大众娱乐文化视角,探讨了明清通俗小说大众娱乐文化商品的属性,认为作为小说商品,明代前中期根本不曾存在什么“空白”;而作为小说文本创作,就创作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之后,的确出现了较长时段的断档。通俗小说时代姗姗来迟,恰与通俗小说作为大众娱乐休闲文化商品消费时代的迟到直接相关。
    关 键 词:明清通俗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商业出版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文化视野下明清通俗小说研究”(14BZW09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冯保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一、明代江南大众娱乐文化与商业出版的勃兴
    明初,朝廷重本抑末、节俭治国,打压江南富户,所谓“太祖塞之,遂渐萧索”①。仁、宣以后,朝廷政策取向有所改变,江南经济开始复苏,至成化臻于繁盛,如归有光说:“明有天下至成化、弘治之间,休养滋息,殆百馀年,号称极盛。”②王锜说:“吴中素号繁华,自张氏之据,天兵所临,虽不被屠戮,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至营籍亦隶属教坊。邑里潇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正统、天顺间,余尝入城,咸谓稍复其旧,然犹未盛也。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闾簷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馆亭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羞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③
    随着江南社会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壮大,社会结构的调整,江南社会风尚也悄然发生了变迁。如正德《姑苏志》中说:“吴下号为繁盛,四郊无旷土,其俗多奢少俭,有海陆之饶,商贾并辏,精饮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女工织作,雕镂涂漆,必殚精巧。”④正德《松江府志》中说:“成化来渐侈靡,近岁益甚,然其殷盛,非前日比矣。”⑤嘉靖《江阴县志》中说:“国初时民居尚俭朴……成化以后,富者之居僭侔公室,丽裾丰膳,日以过求。”⑥天启《海盐县图经》中说:“吾乡习俗俭朴,自国初已然。……成化来渐侈靡,近岁益甚。越礼非分,殆无纪极。”⑦
    物质享乐仅仅是享乐消费的一个方面,其自然发展,便是更高层次的娱乐休闲文化消费。成化年间成为大众娱乐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节点。丘濬于成化年间创作的《五伦全备记》,其第一出副末开场有云:“书会谁将杂曲编,南腔北曲两皆全。”又云:“今世南北歌曲,虽是街市子弟、田里农夫,人人晓得唱念。”此可见当时南北歌曲流行的盛况。成化二年进士陆容,其《菽园杂记》卷十记载了成化、弘治年间浙江戏曲艺术的发达:“嘉兴之海盐,绍兴之馀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其扮演传奇,无一事无妇人,无一事不哭,令人闻之,易生凄惨。”
    正德、嘉靖以后,娱乐业逐渐步入高潮。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描述了南京的这种变化:“有一长者言:正、嘉以前,南都风尚最为醇厚。荐绅以文章政事、行谊气节为常,求田问舍之事少,而营声利、蓄伎乐者,百不一二见之。逢掖以呫哔帖括、授徒下帏为常,投贽干名之事少,而挟倡优、耽博弈、交关士大夫陈说是非者,百不一二见之。”正、嘉之后,特别是在江南地区,伎乐风行,如晚明管志道所说:“今之鼓弄淫曲,搬演戏文,不问贵游子弟,庠序名流,甘与俳优下贱为伍,群饮酣歌,俾昼作夜,此吴、越间极浇极陋之俗也。而士大夫恬不为怪,以为此魏晋之遗风耳。”⑧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味水轩日记》,记载嘉兴的一次神会活动,持续时间长达二十天以上,并且“远近士女走集,一国若狂”,周边如“松江、无锡、杭湖之人,万艘鳞集”,不辞辛苦,远道而来,足见其热烈之程度⑨。
    随着大众娱乐休闲文化的崛起,商业出版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一个繁盛的大众娱乐商业文化出版时代迅即到来。据陆容《菽园杂记》卷十记载:“宣德、正统间,书籍印版尚未广。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右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但今士习浮靡,能刻正大古书以惠后学者少,所刻皆无益,令人可厌。”虽然他以正统的立场,认为所刻图书鲜见“正大古书”,“皆无益”之书,却真实反映了成化以后图书刻印“日增月益”、出版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客观事实。结合昆山叶盛《水东日记》所载“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不难看出,成化年间的图书出版,在内容上出现了由雅趋俗的世俗大众化走向。
    明代成化年间之后,商业性的书坊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主体。戚福康《中国古代书坊研究》认为,明代是书坊出版的成熟期,其中,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四朝,书坊总计26家;之后,成化年间14家,弘治年间20家,正德年间14家,嘉靖年间64家,万历年间125家,天启年间20家,崇祯年间25家⑩。由此可见书坊出版迅速崛起的走势。这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计数据。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中,综合张秀民《中国印刷史》及《江苏刻书》,列明代金陵书坊105家;方彦寿《建阳刻书史》中,列明代建阳书坊221家;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元明清时期》中,列明代杭州书坊36家。陈昭珍《明代书坊之研究》统计,明代书坊有405家,刻书1132种,其中:建阳151家,刻书560种;浙江50家,刻书104种;金陵92家,刻书243种;苏州36家,刻书74种;北京9家,刻书35种;徽州(新安)3家,刻书26种。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统计,明代书坊有409家。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根据杜信孚、杜同书《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统计:江苏(不包括松江府)书林351家,刻书1035种;浙江95家,刻书186种;福建257家,刻书947种;北京23家;徽州36家(11)。由上可以约略见出明代书坊的发展脉络,以及书坊刻书的主要区域分布。其中心地带,集中在建阳、金陵、苏州、杭州四地;书坊的飞速发展始于嘉靖年间,如建阳新开书坊13家,金陵新开书坊10家,苏州新开书坊9家,杭州新开书坊4家。万历年间,金陵新开书坊则超出了建阳。书坊出版物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通俗日用类书、文艺类读物等大众图书。显见,在明代中后期的商业出版大潮中,图书出版结构较之以往有了重大调整,大众文化读物已然成为最重要的题材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