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杨万里写景咏物诗的艺术开拓(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阅江学刊》2014年第201 何建良 参加讨论

    四、用通俗语言抒发情感
    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其意境的塑造,感情的表达都需要诗人对语言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一定意义上说,诗歌“是用在外在后的语言去翻译在内在先的感情和思想。”[6]杨万里对于诗歌的遣词炼字下了很大力气,并在艰辛的探索之后找到了突破口,即引口语、俗语入诗,用清新自然、通俗活泼的语言抒发情感,使诗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杨万里在诗歌中如要表现“我”和“他”的时候,通常使用口语化的“侬”、“渠”等词来替代。如上文提到的“柳丝自为春风舞,竹尾如何也学渠”两句;“斫尽老槐与老柳,更看渠侬做么生”(《夜闻风声》);“晚雨何妨略弹压,不应犹自借渠权”(《又和风雨二首》);“土牛只解吹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等等。诗人不但使用口语中的“侬、渠”等入诗,还把其他诗人摒弃的方言融入诗歌,增强诗歌的活力,如“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四月四日午初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中的“山堠子”是当地人对道旁计算里程的小堡子的称呼,诗人将它引入诗歌,别有一番意味。
    用口语、方言等入诗的方法在唐代便有了,杜甫就会在诗中使用“特地”、“数尺强”、“些子”等等词语,而杨万里除了使用这些“正统之词”外还大量使用俚俗之词,文雅的诗歌顿时有了一种陌生感。如:“生愁便销去,将底伴吟髭”(《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中的“将底”,这个词是“拿什么”的意思。诗中用大量语句描绘了雪后情景,最后用“将底”一词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雪后诗翁形象。此外,杨万里诗中还会用到“苦死”、“穷忙”、“等得”、“死命”等等俗语。如此大量使用俗语入诗,杨万里真可谓是第一人。
    除了名词的俗语化,杨万里诗歌中也常常使用一些口语中的动词。如《舟过谢潭》中第三首: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诗中“拈”这一词可作“拈出”、“显示”、“发明”等解释,这个词的使用把斜阳拟人化了,万里青山在斜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亮丽,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夕阳落山,大量诗歌中是伤感的意境,而杨万里用“拈”字一词化静为动,把夕阳落山时的静景变为动景,斜阳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此外,杨万里面对新词汇、新术语,不保守,善于接受,勇于接受。比如,轿子是宋代时候产生的,在诗歌中使用“轿子”一词的,除了杨万里的诗歌,其它却不多见。如:“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题广济圩》其三);“行到深村麦更深,放低小轿过桑阴”(《雨后田间杂记五首》);“暖轿行春底见春,遮栏春色不教亲”(《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之一);“晓过新桥启轿窗,要看春水弄春光”(《过秦淮》)等等。如此新鲜的词语融入诗文中可谓独出心裁。
    杨万里的诗歌就是这样,语言上敢于突破雅语与俗语、书面语与口头语的界限,更亲切妥帖、生动细致地描刻出眼中景、意中情。
    总之,杨万里对写景咏物诗做了多方面的艺术开拓,不失为一位独具风格的杰出诗人,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