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从《藤野先生》的学术场域看日本鲁迅研究的特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曹禧修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如果把重视史料、求真务实及“人间鲁迅”的深度开掘等归结为日本鲁迅研究的特质,那么中国的鲁迅研究又何尝不是这样?但当我们在中日鲁迅研究的对置中予以观察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样是重视史料,中日有明显的族性差异;同样是求真务实,中日有显著的国别差异;同样是“人间鲁迅”的深度开掘,中日掘进的路径有外径和内径的差异;而追根溯源,各种差异的根蒂在中日两国的国民性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批准号:14BZW109)和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曹禧修,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藤野先生》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一座面海的楼上,同年12月10日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3期。其时,距离鲁迅在仙台告别藤野先生已经20年。这20年间,藤野先生的相照曾挂在鲁迅北京寓所的东墙上,正对书桌,不时向鲁迅输送力量。这就是说,这20年间,是藤野先生从鲁迅心间走向鲁迅笔端的20年,也是经典酝酿的20年。而笔端的《藤野先生》一经面世,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均入选教科书,奉为经典,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的”藤野先生因此成为中日两国知名度极高的名人。选取《藤野先生》并通过《藤野先生》有限的学术研究场域来透视日本鲁迅研究特质,自可为中国本土学术研究提供较好的镜鉴,给中国学人诸多的启迪。
    一 “鲁迅与仙台学”
    有学者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与仙台’已经形成一门学问,吸引了并将继续吸引学者的注意力。”①而最先吸引学者注意力,不是别的,恰恰是鲁迅的经典名篇《藤野先生》,因为这个名篇中所回忆的一个人和一件事。这个人就是藤野严九郎,这件事就是“幻灯片事件”,它与鲁迅“弃医从文”相关,周树人从此蜕变为鲁迅,这是中外鲁迅研究专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藤野先生》为原点,已经形成一门学问;而这门学问最夺人眼目的就是,仙台因此而与绍兴相提并论:“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是鲁迅的故乡。”②
    这门学问以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而且其重量级成果多出自《藤野先生》故事的原发地,鲁迅留学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即现在的日本东北大学。迄今走过“三个阶段”③:第一个阶段主要围绕《藤野先生》中所涉猎的一切人、事、物展开拉网式调查、搜集和整理,其代表性成果是1978年由平凡社出版的《鲁迅在仙台的记录》;第二个阶段在扎实、丰富、细致的资料基础上,围绕《藤野先生》对鲁迅生平、交游、思想、文学等展开多方位深入的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是1994年9月日本东北大学“鲁迅仙台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鲁迅仙台留学9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文化讨论会报告论集》;第三个阶段试图把研究疆域向《藤野先生》外围拓展延伸,如对仙台乃至日本历史、医学、教育、文化、科学以及风土人情、国民心理等诸多领域均有比较切实的深度开掘,其代表性成果是日本东北大学2004年10月为纪念鲁迅留学日本10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鲁迅与仙台》。
    鲁迅因为博大精深而成就一门世所公认的学问,即“鲁学”;而在“鲁学”内部因一部作品而再成就一门学问,即“鲁迅与仙台学”,《藤野先生》的经典性无疑是其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如果没有日本学者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我们很难想象,这门学问会得到学界的承认。
    尽管“鲁迅与仙台学”在不同阶段均取得不容忽视的学术成果,但真正为这门学问奠定坚实基础并形成鲜明特色的还是其第一阶段的成果,而第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鲁迅在仙台的记录》,同时又是这门学问的标志性成果,乃至整个日本鲁迅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如果有人问日本鲁迅研究的特质是什么?这部资料结集就是最好的回答。
    一是对于史料的高度重视。围绕一个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长时段集体攻关。1973年10月2日,为纪念鲁迅来仙台70周年,日本东北大学特别成立“鲁迅在仙台的记录调查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调查鲁迅在仙台的史料。该调查委员会会长是半泽正二郎,有会员142人,其中核心成员15人,负责集体讨论、执笔整理以及日常事务。该调查会最后调集36个单位、经425人共同努力,历经12年,完成这部约40万字的资料结集。他们以地毯式搜集方式,几乎汇聚所有能找到的实物原件、汉文原件以及访问材料,书中附录《藤野严九郎简谱》。“它的资料收集得那样翔实和丰富,它的论述概括得那样清晰和扼要,实在令我感叹。”④二是以“真”为最高的价值原则,以“实”为最终的调查目的,事无巨细,一丝不苟。该调查会在长达9年历经4个调查周期中、共取得1万件资料,然后经过三年的甄辨、筛选、整理、编写、修订、校对,先是从1万件资料中精选800件,再从800件中精选照片、档案等实物材料170件、报刊书籍等文字材料470件收入文集。甄辨、筛选的原则,一是“真”,二是“实”:“只收录可以表明确有根据的客观事实”,“让铁的事实说话”是这部资料汇集最突出的特质,也是其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调查会发现鲁迅当年三个同班同学依然健在,他们是薄场实、小林茂雄和班级干事铃木逸太。在深入细致的访问中,“连下雪后道路是否泥泞”这样的细节也要反复核实、多方参证。如此扎实的研究成果,很快就产生了跨越国界的影响。国内学者薛绥之、马力等早在1981年便撰文热情称赞其“为鲁迅研究工作吹来了一股新风”⑤。查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年谱》(增订本)1904年5月-1906年3月段鲁迅在仙台纪事共计104条文献著录,其中35条引文出自《鲁迅在仙台的记录》,约占34%;共计47幅插图几乎全部出自《鲁迅在仙台的记录》,其中据此订正197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鲁迅》相册中多处史实讹误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