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20世纪的《文选》学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傅刚 参加讨论

    日本所藏最为丰富的还是钞本,据日本学者阿部隆一《本邦现存汉籍古写本类所在略目录》介绍,有27种之多。其中多为私人收藏,外间很难见到。不过其中最有价值的也都已发表,如古钞白文残二十一卷本、观智院藏卷第二十六、三条家藏五臣注卷第二十、九条家藏白文残二十二卷本等。这些钞本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对研究《文选》原貌以及早期李善注、五臣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钞本中,以古钞白文残二十一卷本较为人知,它最早著录于森立之的《经籍访古志》,仅一卷;森立之称为五百许年前钞本,是日本的正平时代,约当中国元顺帝至正前后。1880年中国学者杨守敬随何如璋、黎庶昌出使日本,除搜得森立之所著录的这一钞本外,又搜得另外20卷。杨氏将这21卷钞本带回国后归藏故宫博物院,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本带回来以后,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黄侃曾经借校,这在他的《文选平点》中有所反映。又如高阆仙《文选李注义疏》也采用此本参校。此本在当时应该有许多人过录,如向宗鲁、徐行可等。向宗鲁过本后又为屈守元过录;徐氏藏本即为黄侃借校者,现已不知去向。除这几家以外,傅增湘也曾过录一本,今存北京图书馆。(13)
    《文选》写钞本的发现,为进一步加深《文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基础,其实除了写钞本外,一些以前不易见到的珍贵版本的发现,也同样是20世纪《文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选》版本研究是《文选》学的基础,这一点在宋以后尤为突出。由于版本的问题,常常导致研究者得出错误的结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根据汲古阁本对李善注本所做的错误结论是一个明显例证。为什么前人的研究要依靠不可信的版本呢?这当然与善本不易见到有关。比如研究李善注,一般使用的是汲古阁刻本,清嘉庆年间胡克家好不容易得到了南宋尤袤刻本,立刻组织著名版本学家顾广圻、彭兆荪以元茶陵本和明袁褧覆宋本进行比勘,作《文选考异》十卷。可惜由于尤刻本并非唐宋以来传承有绪的李善注本,以致他们所做的结论,即世无李善单注本、所传李善注都是从六臣本中摘出的观点,只能是错误的结论。要研究刻本李善注,当然要依靠北宋国子监刻李善注本,但这个刻本传世极少,四库馆臣未见到,其他的人更难见到,所以影响了关于李善注的研究结论。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斯波六郎作《文选诸本的研究》,虽然号称搜集了30多种版本,但他连尤刻本也没有见过,宋本中仅有六臣本的赣州本和明州本,最关键的北宋国子监本没有见过,所以他也与胡克家一样得出的是错误的结论。北宋国子监本,当然也是一个递修本,即天圣明道本,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从内阁大库流出,最后为周叔弢收得后半部分,今存北京图书馆。至于前半部分的残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本子问世后,傅增湘曾做过校录,别的人似乎就很少利用过了。
    北宋监本的发现,对研究刻本李善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推翻《四库总目提要》、胡克家《文选考异》、斯波六郎《文选诸本的研究》等结论,因此这是20世纪《文选》版本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而与此同等重要,甚至说是超过了这个版本的重要度的,可能要算是韩国奎章阁本的发现。
    韩国奎章阁本是六家《文选》,该书底本是北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二月秀州(今浙江嘉兴)州学本。据秀州州学的《跋》称,秀州州学将国子监本与五臣注本合并为一本,这当是第一个六臣合并注本。《跋》中所称的国子监本即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刊刻的李善注本,秀州本使用的这个监本比现在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天圣明道本还要好,因为天圣明道本是一个递修本,而非国子监原本。秀州本使用的五臣注本是平昌孟氏刻本,这个刻本是在当时流传的两川二浙刻本基础之上加以刊正的本子。秀州本所用的这两个底本来历清楚,又早已失传,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尤其在今天,北宋天圣明道本也多有残缺且分散在海峡两岸,而五臣注本也仅存一部建刻的陈八郎本和杭州钟家所刻的两残卷,其文献价值更不待言。陈八郎本据该书江琪的《跋》说是将监本与古本参校互证而成,这说明该本并非纯粹的五臣注,许多方面都从于李善本。今以陈八郎本与六臣本相校,的确如江琪所说。这就是说陈八郎本还不能完全作为五臣本使用。杭州本今存两残卷,以与秀州本的底本平昌孟氏本相校,基本相合,这就是说孟氏本完全可以作为杭州本使用。从以上所论看,奎章阁本所拥有的这两个注本,完全可以作为李善和五臣的底本使用。事实上笔者所做《文选》版本研究博士后课题,利用奎章阁本解决了不少历史上悬留的问题。如第一部六家合并注本的产生、六臣本与六家本间的关系、李善注与五臣注之间的关系、杭州本与陈八郎本的不同,等等,都能依靠奎章本取得较为满意的解释。(14)
    应该说奎章阁本很早就传入中国,中国的藏书家如陈乃乾、张乃熊、杨守敬、高君定等都有收藏。(15)又据朴现圭《台湾公藏韩国古书籍联合书目》(16)介绍,张乃熊所藏书有“宣赐之记”(朱方,朝鲜内赐印)及“伯温”、(朱文)“山人”等钤印,似乎表明此书乃明朝时朝鲜所赠。印中的“伯温”、“山人”或为刘基。(17)但可惜的是,这部珍贵的《文选》却没有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没有人对它进行过校勘和研究,这是《文选》版本研究工作中的缺憾。
    以上是20世纪上半叶《文选》研究的主要情形,可以看出其研究的方法、目的、关注的视角,既与传统“选学”有联系,也开导了后来的新研究。这种新研究,到了60年代,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在《新的文选学》中提出了“新文选学”的概念,以后由于清水凯夫的有意识研究,使得这一概念形成了有风格、有方法的研究派别,并逐渐在当代《文选》学研究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清水凯夫的研究成果及“新文选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学者许逸民曾归纳为六个方面:即1.《文选》的编者;2.《文选》的选录标准;3.《文选》与《文心雕龙》的关系;4.沈约声律论;5.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6.对《文选》的评价。(18)不过,对这一概括,清水凯夫并不完全同意,他重申他的“新文选学”有四大课题:第一课题,无论如何也是传统“选学”完全缺乏的《文选》真相的探明。这一大课题,仅个别地澄清各个问题,是终究不能解决的。只有在以下诸课题分别澄清后,才能以综合分析考察的方法有机地求得其结果。第二个课题,是弄清如下先行理论对《文选》的影响关系,这一课题自然也应该与第一课题联系起来考察。第三个重大课题是弄清各个时代对《文选》接受、评价的变迁。换言之,即扩充和充实历来所说的“文选学史”。第四个课题,是使传统“选学”已进行的工作变得更加充实,那就是彻底地探讨版本、训诂学的历史,补上欠缺的部分。从清水凯夫本人阐述的“新选学”内容看,比较许逸民的总结又扩大了许多。这个差别主要是因为许氏根据清水凯夫已经做过的工作而言,而清水凯夫的重新认定,则包括了许多未来的计划。从清水凯夫第四个课题的认定看,他已经将传统“选学”的版本、训诂等内容也引入了“新选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