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清谈风尚与东晋南朝文学之演进(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汉论坛》(武汉)2014年 王建国 参加讨论

    二、由清谈到文谈
    在东晋南朝,清谈不但具有美文化的特征,还有由谈“玄”向谈“文”的发展趋向。清谈的内容本来就很繁杂,其范围并不完全限于玄学,如《世说新语·言语》第23条:“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这里裴頠谈的是名理,张华论的是《史记》、《汉书》,王衍、王戎则是品评历史人物,可见西晋时清谈内容就非常广博。到了东晋,清谈除谈论玄、佛哲理外,还讨论文学。谢安多次召集谢氏子弟“讲论文义”,其中有不少就是谈文学,如《世说新语·文学》第52条载谢安聚集子弟讨论《诗经》,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称《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最佳,谢安则谓《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最有雅人深致,而《晋书·谢道韫传》又载谢道韫认为《诗经》最佳句,是《大雅·嵩高》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对谢道韫的见解深表赞赏。清谈家并非只谈玄学,谈玄之余也常常谈赏文学。《晋书·谢安传》就记载谢安隐居东山时,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人一起“言咏属文”,“言咏属文”应包括谈论诗文创作方面的内容。《世说新语·文学》记载孙绰论潘岳、陆机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⑤
    晋宋之际,玄学消退,文学兴起,清谈由谈玄逐渐转向文学的谈论。梁代萧子显云:“晋世以玄言方道,宋氏以文章闲业。”⑥准确地概括出了东晋到南朝学术思潮的转型。在由晋入宋的大诗人陶渊明身上,我们可看出这种思潮转变的明显印痕,如陶诗《移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乞食诗》:“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陶氏与友人终日所谈固然有玄学的内容,但也有“奇文共赏”、“言咏赋诗”的文学。《宋书·谢弘微传》记载晋末谢氏宗族领袖谢混“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据现存史料看,他们谈论的大多为文学。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文学篇”时似乎也有意识地体现这种学术思潮的转变,李慈铭云:“案临川之意分此以上为学,以此下为文。然其所谓学者,清言、释、老而已。”⑦李氏意思是说,刘义庆有意将“文学篇”分为两部分,前65条谈的是玄学,第65条以下谈的是文学。这种学风的转变,亦与统治者的提倡有关,《南史·王俭传》云:“宋孝武好文章,天下悉以文采相尚。”南朝史书所载录的“文义赏会”、“文章谈义”、“谈赏”等,表明清谈已由原来的谈玄转为对文章的评析和欣赏,如《宋书·谢灵运传》谓灵运“每侍上宴,谈赏而已”,又载他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何尚之传》载“(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文帝所知。”《何偃传》说何偃与颜峻“以文义赏会,相得甚欢。”至齐梁,文人集会谈赏文学的风气尤盛,《南齐书·刘绘传》云:“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后进领袖刘绘与京邑人士所探讨的具体内容,钟嵘《诗品序》中的记载更为详细:“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论诗是王公和士大夫聚谈时的日常话题,可争议纷纭,标准难定。具有卓越鉴赏水平的刘绘,恨其淆乱,要作当代的诗品,于是就向他人口述自己的评诗高见。《诗品》“齐吏部谢朓”条还谈到谢朓与钟嵘极力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文学批评的自由展开当然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清谈对文学的促进主要有两端:
    其一,推动了六朝文学批评的发展。首先,清谈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概念和新范畴。如“风骨”、“骨气”、“才情”、“情致”、“言意之辨”、“形似”、“神似”等最初用于人物品题或玄理讨论,后被移用于文学批评,如《世说新语·文学》第76条载阮孚评价郭璞的诗歌说:“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这些批评范畴的建立,使六朝诗学摆脱经学的束缚,走向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审美的探讨。其次,人物品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清谈常用比喻、象征、对比的手法品题人物,如《世说新语·赏誉》第36条载谢鲲说:“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这些品评范式多为文学批评所采用,如《世说新语·文学》第93条记孙绰评价曹毗“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南史·颜延之传》载颜延之曾问鲍照,他自己与谢灵运诗的优劣,鲍照云:“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钟嵘《诗品·中品》论范云、丘迟:“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再次,简洁新奇的评点式风格深得清谈“简约”之旨。清谈以崇简约、尚机敏、求意趣为胜,如《世说新语·文学》第16条载:“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世说新语·品藻》第84条记王恭评王濛、刘惔、谢安说:“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六朝诗评深得此精髓,如《文学》第89条载孙绰评潘岳、陆机说:“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钟嵘《诗品》评价潘、陆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最后,摘句赏评的诗学传统也与清谈有关。如谢安与子弟论《诗经》何句最佳的故事,王孝伯与其弟王睹讨论古诗最佳句子的故事等,实开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佳句赏摘之先河。后钟嵘《诗品》摘“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等作为“古今胜语”,应是受到清谈赏摘名句的影响。上述这些清谈形式多为钟嵘《诗品》所采用,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诗话的最早源头。但清谈与诗话的这种关系历来未被研究者所深论。
    其二,六朝“文谈”,还直接涉及文学创作的讨论,这无疑对文学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世说新语·文学》第92条记桓温命袁宏作《北征赋》,写成后,桓温与众贤一起讨论,王珣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宏立即揽笔写道:“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此条注引《晋阳秋》还说:“宏尝与王珣、伏滔同侍温坐。温令滔续其赋,至‘致伤于天下’,于此改韵,云:‘此韵所咏,慨深千载,今于“天下”之后便移韵,于写送之致,如为未尽。’滔乃云:‘得益写一句,或当小胜。’桓公语宏:‘卿试思益之。’宏应声而益,王、伏称善。”又《世说新语·排调》第61条载:“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南史·王诞传》还记载王珣与侄子王诞商榷文章的事:
    晋孝武帝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出本示诞,曰:“犹恨少序节物。”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叹美,因而用之。
    文人之间的切磋交流,自然有利于创作技巧的提高。《文心雕龙·明诗》评南朝诗风云:“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这种文风的形成可说是六朝“文谈”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