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三适》成为绘画题材 值得一提的是,《谪居三适》也成为画家笔下描绘苏轼形象的题材。南宋韩淲有《次韵林德久所赋东坡海外三适图》二首:“玉堂学士何清真,惠州儋州犹若人。岂是故作排遣计,却疑画师笔有神。”“胸罗星斗明是非,旁人谁知杜德机。濯足理发两眼睡,千载寂寥吾与归。”从“濯足理发两眼睡”可以看出,这是以《谪居三适》为题材内容的绘画。惜乎画作没有流传下来,到底作画者何人,画作是如何构图的,我们都无从知晓,但此诗至少可以说明宋代已有以《谪居三适》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据明代李日华记载,宋代的李公麟就曾画过这样题材的作品,但是没有传于后世,他本人则见到了赵孟钯摹的作品,对此《味水轩日记》卷一有详细的记载:“客持赵承旨摹李公麟东坡三像。一,旦起理发。女奴握节在后,公昂首直眦,手漉澡豆。一,午窗坐睡。公坐胡床,闭目袖手,气息深深,想见华胥至乐也。一,夜卧濯足。公倚胡床,秉烛矫首观书,女奴就盆水翦爪,情态俱绝。”但是此画今天也已经不存,关于此画的描述和记载仅见于此一处,未见其他著录,而且画图之中女奴形象的加入也不免使人质疑作画者的艺术构思水平,其为伪作的可能性极大。尽管如此,以上两则材料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谪居三适》在认知苏轼形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谪居三适》在艺术上的成就是较高的,纪昀评价说:“三诗并自在流出,妙不率易平衍,是为老手。”但是后世在唱和与模拟《谪居三适》的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其主题和结构形式,它的艺术成就反而被忽略。当代学人在讨论苏轼放逐岭海时期的生命状态时,《谪居三适》几乎成为了必引例证,而大家在引用时几乎都是着眼于《谪居三适》的行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人对《谪居三适》的认识与接受相一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