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灅”沿岸,有一个叫“鄙”的“通关地”。《史记·秦本纪》载:“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左传·僖公二年》载:“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载:“九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根据以上记载推测,“鄙”一定在“湘”的北面。这就排除了曾水、泗水、堵河、白河是“灅”的可能性,只剩下天河和金钱河备选。从百里奚走宛的路线看,百里奚要到达天河必须先经过金钱河,所以“鄙”应在金钱河上。也就是说,金钱河对应“灅”。 对于“湘”上的“通关地”“碟”,由于没有任何可用于判断的信息,因此只能确定“碟”位于丹江口到金钱河这一段汉水边,这一段汉江均在十堰境内。 对于“舟树”中的“滔”“沅”“澧”“暿”,每个节点的信息量非常小,但是,他们只对应“江树”的丹江口上游。而在这一段“江树”中,只有淅水、滔水、淇河和武关河可以通航。因此“滔”“沅”“澧”“暿”只可能与这几条河流映射。其中“滔”与备选河流滔水名称吻合,应优先对应。剩下的河流我们只能按顺序认定。这样淅水对应“沅”,淇河对应“澧”,武关河对应“暿”。 这种对应关系产生后,出现了“沅”和“滔”的上下游顺序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古代对河流的排序有先右岸后左岸的排法,用这种办法排序《舟节》,所有河道秩序不乱。且“湘”“沅”“澧”地理位置与《山海经》的记载吻合。 在“江树”丹江口上游有两处“通关地”。其中一处疑为荆紫关,因为该处古代曾称为“木关”与《舟节》中的“通关地”地名一致。另一处疑在淅川县境内的仓房一带。根据清华简《楚居》记载及这一地区出土的文物判断,这一带为楚国的始都大郢。 《舟节》解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舟节》作如下解读: 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公元前323年)夏辰之月乙亥之日,楚怀王在茂郢游宫召大攻尹雎以怀王之命,命召集尹□□及尹逆及令□为鄂君启府赐以铸金之节:令置办三舟合为一组的方船50组,在一年之内建造完毕。 船只从南阳出发,沿白河顺流而下转向沿唐河逆流而上,在厉关和芑阳关进行登记。沿唐河,唐白河顺流而下,在邺关登记,从襄阳顺汉江到武汉,可进入府河,自武汉顺长江而下,在彭逆关和松阳关登记。往返于青弋江,在爰陵关登记。船只在襄阳以上的丹水流过的河道上航行,往返于丹江口以上的汉水,在碟关、郧阳关登记。往返于金钱河,在漫川关登记。往返于滔河、淅水、淇河、武关河,溯丹水而上,在荆紫关和郢关登记。 各关见到该金节不得征收税赋,不得免费提供食宿。如未见到该金节则应收税,如载马牛羊出入关,则由大府征收税费,关上不得征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