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故事新编》的生命解读(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杨义 参加讨论

    七《非攻》
    《非攻》[2](PP.453-464)是《故事新编》中写得最为质实稳重、写实气息甚浓的一篇。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清人的成果、尤其是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作过非常深入的研究。清人这些成果已经广泛地参合了先秦文献,不仅对《墨子》本文作了翔实的校释,而且对墨子的生平年表、同代或后世的记载、弟子事迹等等,也作了详细的梳理。因而鲁迅的《非攻》运用起这些材料来,颇为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其中墨子劝止楚国攻宋的主体故事取材于《墨子·公输篇》,兼及《耕柱》《鲁问》诸篇,旁采《战国策·宋策》《吕氏春秋·慎大览》《淮南子·修务训》;墨子谈论“非攻”的话,来自《墨子·非攻上》;甚至连墨子讨论“守城”见解的片言只语,也可以从《墨子》的《备城门》《备临高》《备梯》诸篇中找到出处。这一点,若非对墨子材料烂熟于心,就很难做到了。《非攻》中出现的墨门弟子,在《墨子》或其他先秦古籍中均有案可稽。
    自清朝中期、尤其到了五四前后,出现了一股墨学复兴的潮流。在墨学由“显学”成为“绝学”两千年后,清代毕沅、孙诒让对复兴墨学有开辟草莱之功。进入近代,梁启超、胡适对推动这股潮流最为有力,梁启超认为“今欲救之,厥惟学墨”,甚至说,“墨学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吾民族特性之一”,其“肯牺牲自己”的“根本义”,则是“今后全世界国际关系改造之枢机”。章太炎则认为,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胡适说了更绝对的话:“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先秦名学史》)鲁迅则因为墨子和大禹精神的一致性,将古越文化精神注入对墨子的理解之中。鲁迅以郑重的态度,“注墨学入文学”,将墨学复兴的潮流引入小说创作领域,令人联想到他要写出“中国的脊梁”。
    《庄子·天下篇》说:“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跛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所谓“墨子无暖席”,所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既是只身赴难的孤胆英雄,又是精心安排守御的具有战略思路的实干家,这种主持正义、豪侠坚韧、勤苦实干的精神,在《非攻》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比如写墨子出发上路止楚侵宋:“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橱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同时《非攻》写古人,也以古今杂糅的方式对当下现实进行折光。墨子赴楚途中,经过宋国南关,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这里对民国当局在“九·一八”事变失东三省后,以“民气”故作慷慨激昂的空论的欺人之谈,作了折光。小说写道:“墨子知道,这是自己学生曹公子的声音。”根据《墨子·鲁问篇》:“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这才有弟子曹公子在宋国做官,鼓吹民气之事。曹国乃是周武王之弟振铎的封国,在墨子出生前不久被宋国所灭,其贵族流落民间。曹公子大概是“以国为氏”的贵族后裔,由他发表煽动民众的“民气论”,是符合人物哗众取宠的身份和口吻的。墨子的另一个学生就说,曹公子“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如此精到的描写,没有对墨子材料的深刻领会,是做不到的。就连墨子到楚国登门造访公输般:“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他一看见,便大声的喝道:‘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的太多了!’”这样折射了观之以今、稽之以古的世态人情,令人感慨万端。
    《非攻》的结尾,则是散发着人生哲学的结尾:“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个止楚攻宋的英雄,却在被他拯救的宋国,遭遇了如此晦气的“凯旋门”,这就是历史人生的悖谬感。也更彰显了墨子一身侠肝义胆,以民间的、而非官方的力量,踏踏实实而又义无反顾地抗击强权,功成不居,不求索取的风采。这就从被两千年传统主流文化视为异端的人物身上,发掘出一个民族以抗争求生存的最可贵的品质。鲁迅并非否定一切传统文化,而是把传统文化的正统与异端颠倒了的价值结构,重新颠倒组构,并将现代性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非攻》将墨学复兴思潮引入小说创作领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结构的一种颠覆性革命。韩愈《争臣论》说:“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砣砣,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韩愈是从禹、孔、墨一贯中,发掘圣贤精神的,与鲁迅以异端为“脊梁”的历史观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