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故事新编》的生命解读(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杨义 参加讨论

    五《铸剑》
    1933年上海天马书店出版的《鲁迅自选集》,选入属于“故事新编”系列的作品,有《奔月》《铸剑》两篇,可见鲁迅是把《铸剑》列为代表作的。此篇[2](PP.417-436)在1927年的《莽原》半月刊发表时,题为《眉间尺》。它取材于旧题魏曹丕著的《列异传》的“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条:“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藏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鲁迅将此篇辑入《古小说钩沉》,但小说中不用“名赤鼻”或“眉广三寸”,而称为“眉间尺”,乃是根据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三王墓”条:“(楚)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我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铸剑》堪称杰作,是《故事新编》中写得最认真而充溢着社会复仇情绪之力度的作品。独特的细节,发自肺腑的语言与歌声,奇异的故事、风俗和人物,都使这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想象力的标本。对于剑体材料来自王妃抱铁柱受孕而生下了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对于在铸成如冰一般透明的双剑时天上云霞变色,以及对于三头在沸鼎随歌起舞、残酷厮杀情景的描写,都想象奇丽,落笔沉雄。这也可以看作是越文化精神的宣扬,《汉书·地理志》说:“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古越精神是包含一种剑文化精神的,在这一点上,《铸剑》与《女吊》一类作品相通。作品在嘲讽街头跪迎国王,以及宫廷俳优逗乐的奴隶心理中,闪烁着批判国民性的剑文化的锋芒。
    独具匠心的是,如此残酷的诛杀与复仇的故事,却从眉间尺用芦柴戏弄夜间咬锅盖而跌入水缸的老鼠写起,恨之而将之按到缸底,怜之而将之捞出,反复再三,终于在它苏醒逃跑时,将之踩死。踩死后,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如此开头,除了可见鲁迅善于以童心调动生活细节的艺术功力之外,折射了眉间尺的幼稚、优柔的性情,以及不能果敢复仇的人格缺陷。
    塑造得怪异、深刻、神秘的,是小说中的黑色人。其肖像描写东鳞西爪,落笔极其老辣,“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眼光像两点磷火”,“声音像鸱枭”。他自称:“臣名叫宴之敖者;生长汶汶乡。少无职业;晚遇明师,教臣把戏,是一个孩子的头。”所谓“宴之敖者”,即“被家中日本女人出放者”,隐喻日本弟妇挑拨周氏兄弟失和,鲁迅曾以此作为自己的笔名。此篇用为主要人物的名号,而投入向暴君复仇的斗争中了。
    黑色人主动替代眉间尺复仇,问其原因,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用语在吊诡中显得深刻到了刻薄的程度。他向眉间尺借用两件东西:剑和头颅。眉间尺自刎后,黑色人接过他的头和剑,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这种描写,带有王尔德《莎乐美》的狞怪。黑色人发出尖利的声音唱歌入城:“哈哈爱兮爱乎爱乎!爱青剑兮一个仇人自屠。夥颐连翩兮多少一夫。一夫爱青剑兮呜呼不孤。头换头兮两个仇人自屠。一夫则无兮爱乎呜呼!爱乎呜呼兮呜呼阿呼,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国王游山听到有刺客的密报,无聊至极,一发怒,便按着青剑,总想寻点小错处,杀掉几个人。小宦官报告,有异人异术,会玩空前绝后的把戏,但要有金龙金鼎。随着黑色人怪异歌声,眉间尺头颅放入鼎中浮沉旋转跳舞。头颅在水的尖端,翻着跟斗,唱着同样怪异的歌。尔后沉到鼎底,毫无声息,黑色人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须到鼎边观看。国王临鼎看见眉间尺头颅嫣然一笑时,就被黑色人一剑将他的头削入鼎中。二头撕咬,眉间尺头不敌狡猾的国王头,黑色人就劈下自己的头咬住国王的鼻子,在沸鼎中展开一场恶斗。后妃、王公大臣分不开三块头骨毛发的归属,于是一同合葬。黑色人刚毅、机智、勇于献身的扶弱锄暴的复仇精神,对比起“满城都议论着国王的游山,仪仗,威严,自己得见国王的荣耀,以及俯伏得有怎么低,应该采作国民的模范等等”的奴性行为,实在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剑精”或“剑魂”。
    六《出关》
    对于《出关》[2](PP.439-449)的写作缘起,鲁迅在1936年5月上海《作家》月刊发表的《〈出关〉的“关”》,作了如此交代:“老子的西出函谷,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后来他写在《诸子学略说》中,但我也并不信为一定的事实。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章氏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享年67岁。这是鲁迅不信其真、却依然从师训的一次小说写作。
    章太炎的话,见氏所著《诸子学略说》:“老子以其权术授之孔子,而征藏故书,亦悉为孔子诈取。孔子之权术,乃有过于老子者。孔学本出于老,以儒道之形式有异,不欲崇奉以为本师;而惧老子发其覆也,于是说老子曰: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原注:见《庄子·天运篇》。意谓己述六经,学皆出于老子,吾书先成,子名将夺,无可如何也。)老子胆怯,不得不曲从其请。逢蒙杀羿之事,又其素所怵惕也。胸有不平,欲一举发,而孔氏之徒偏布东夏,吾言朝出,首领可以夕断。于是西出函谷,知秦地之五儒,而孔氏之无如我何,则始著《道德经》,以发其覆。借令其书早出,则老子必不免于杀身,如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犹以争名致戮,而况老子之凌驾其上者乎?”[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