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论现代文学中“洋雅”与“土俗”之战(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 曹顺庆 参加讨论

    另外,诚如范伯群先生所说,“鸳鸯蝴蝶派”这个名称是不准确、不公允的,“有些新文学家将凡是不属于新文学营垒而又有休闲倾向的作品一概称之为‘鸳鸯蝴蝶派’,在现代文学的历史上他们曾将这些名词看作一只大‘垃圾箱’,凡非我族类就‘请群入瓮’。这当然是极不公允的。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法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对这个名称的含义也是缺乏必要的常识的。造成的误解是,似乎通俗文学就等于鸳鸯蝴蝶派。” 那今天应当取什么名字恰当呢?范伯群认为取“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最为妥贴。笔者认为,这样的名称仍不妥,因为其中内容太多,无法用单一名称来涵盖。例如,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一书的目次,计有如下内容:一、概说,二、言情小说,三、社会小说,四、历史、传奇小说……等等。即便范伯群先生所主编之书,亦名之曰《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史》,在章节设置上,也分“社会言情编”四章,分别为:第一章:从晚清“狭邪”到民间“倡门”文字之旅;第二章:从谴责、黑幕遗风透视通俗社会小说;第三章:从言情、哀情小说迈向社会言情小说的‘广场’;第四章:蕴藏大都会地域特色的文化富矿;第二编武侠党会编,共十二章,内容极为丰富,成专章者有“革命加武侠”的叶小凤,民国武侠开山祖向恺然,姚哀民的党会武侠,侠情、怪异、历史三管齐下的顾明道,北派巨子赵焕亭,神驰八极,出入仙魔的还珠楼主,宫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悲剧侠情小说类型的完成者王度庐,刚性技击武侠小说名家郑证因,奇情武侠小说家朱贞木等等许多内容。第三编为“侦探推理编”共有七章;第四编为“历史演义编”,第五编为“滑稽”幽默编,全书共八编,内容极为丰富。如此多采多姿的近现代通俗小说,怎么能用“鸳鸯蝴蝶”加“礼拜六”就可以包容呢!所以,如真要还历史原貌,还是用宽泛一些的、包容性强一些的名称:“近现代通俗小说”为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笔者十分赞同朱自清先生的看法,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无论高雅的精英们如何打击、压抑,通俗文学仍然顽强地生长着。多少年后,当人们回首这一段文学史之时,才发现艺术的真正的生命力何在。朱自清先生指出:“在中国文学的传统里,小说和词曲(包括戏曲)更是小道中的小道,就因为是消遣,不严肃,不严肃也就是不正经;小说通常称为‘闲书’,不是正经书……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意在供人们茶余酒后消遣,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中国小说一向以‘志怪’、‘传奇’为主,‘怪’和‘奇’都不是正经的东西,明朝人编的小说总集所谓《三言二拍》……《拍案惊奇》重在‘奇’很显然。《三言》……虽然重在‘劝俗’,但是还是先得使人‘惊奇’,才能收到‘劝俗’的效果,……《古今奇观》,还是归到‘奇’上,这个‘奇’还是供人们茶余酒后消遣的。” 曾倡导“诗言志”的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会大力倡导娱乐消遣?其实朱先生是有感于那些不顾文学规律的“说教者”们的弱点,因为“正统的作品若是一味正经,只顾人民性,不管文艺性,死板板的长面孔教人亲近不得,读者恐怕更会躲向那些刊物里去。” 所以,真正的文学长河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仍然是符合文学规律的作品。本文认为:在肯定中国现代“雅”文学的前提下,在肯定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愚等等作家的同时,也不应当完全否定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旧派小说”),我们承认,旧派通俗小说中不可避免地有不少糟粕,有其负面影响,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是中国传统一脉相传下来的,经过历史严酷考验的中国文学正宗。而不是应当完全彻底打倒的“文丐”与“文娼”。
    八十至九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热,尤其是金庸热的兴起,即所谓“金庸的成功” 从另一个侧面实际上为中国传统通俗小说(或称旧派小说)路数“正名平反”。甚至可以说事实上扇了那些一味打压旧派通俗小说的“洋精英”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连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以最高学府之尊,聘请武侠小说家金庸讲学,担任客座教授。学者们将与“旧小说”同流的金庸列为中国文学“大师”级作家。其实,金庸与被贬斥的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是真正的同一路数的人。只不过金庸生活在香港,没有遭受到无情打击、残酷斗争,所以在香港这个大都市尚能有生存的一隅之地,终于幸运地当上了中国九十年代的“文学大师”,而别的人生不逢时,终被中国的“洋”精英们批倒批臭,在中国大陆几乎彻底、干净地消灭了。中国现代文学举起右手,打垮了“桐城缪种”,“选学妖孽”之后,又举起左手彻底扫除了自《水浒》、《三国》、《红楼梦》这一传统的通俗文学路子,在洋腔洋调的“众声喧哗”之中,于20世纪末终于发现自己“失语”了 ,在反省中“蓦然回首”,才发现彻底打倒传统后(包括雅文学传统与通俗传统),在白茫茫一片大地之中,终于失落了自己。
    诚如有学者所痛心地反省:“我们常为历史走了弯路而悲叹;可是,新文学则绕了一个大圈子,又走回原来的出发点了。” 中国文学今后路在何方?这尚需学界真诚而深刻地反省和思索,深入地、平心静气地、客观地研究。以便能够真正重新踏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但愿这篇论文能作为这漫漫求索路上的一粒石子,为中国文学的研究与探索而架桥铺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