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范摅《云溪友议》:唐诗民间传播的特殊记录(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4期 陈尚君 参加讨论

    八《中山悔》一节之讨论
    在此特别应讨论的是《中山悔》一节之叙事。这一节范摅肯定曾参考序中提到的《刘宾客嘉话录》,原书虽已失传,今存本也有大量伪文羼入,但经过唐兰、罗联添、陶敏的陆续辑考,已经大致可读。三家对范摅所引皆持谨慎态度,存为附录。但就范摅所引各节情况来看,真伪出入也稍有不同。
    第一节述刘禹锡告诫子弟不要轻率露才扬己,举自己早年轻改牛僧孺文稿事,并附二人叙旧释怀诗。牛诗题作《席上赠汝州刘中丞》:“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署“襄州节度牛僧孺”。刘诗题作《奉和牛尚书》,诗云:“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署“汝州刺史刘禹锡”。刘诗见于《刘宾客外集》卷六,题作《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异文也较多,全录如下:“少年曾忝汉庭臣,晚岁空余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喜奉清光笑语频。犹有登朝旧冠冕,待公三入拂埃尘。”虽仅细节出入,显是原集文本更妥当,更切身份。从牛、刘二人的宦迹来说,刘自大和八年守汝州,牛则自大和六年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四年出镇山南东道,即所谓襄州节度。这里虽有细节出入,大端还属可信。
    第二节刘禹锡自述因好讥评人物而致仕宦不达,在此不讨论。第三、第四节为对诸多唐诗人名句之点评,每以己作与之比较,部分也见他书,但范摅改动较多,也可不讨论。值得重点讨论的是第五节:
    夫人游尊贵之门,常须慎酒。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似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启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难也。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极有名,但叙事错得离谱。杜鸿渐相代宗,平生未曾在扬州任职,大历四年(769)卒,刘禹锡出生于其后三年,二人无缘会面。刘禹锡刺苏州时,镇扬州者先后为崔从、牛僧孺,二人皆未带司空衔。《本事诗》载同事另一版本: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倭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地点和主人都变了,时间也改成刘罢和州入京时,但也有许多违格的地方。宋人以为苏州刺史韦应物与杜鸿渐事,近代以来岑仲勉、卞孝萱、陶敏等多有辨析,因无法找到准确的结论,皆判此诗为伪。
    其实各家都认真将《云溪友议》当信史来读了。就《嘉话录》来说,是穆宗长庆二年(822)韦绚到夔州从刘禹锡受学的记录,到大中十年(856)即三十多年后,将其整理出来。从刘谈、韦记到晚年整理,其间已大有出入。如该书云:“予尝为大司徒杜公之故吏。司徒冢嫡之薨于桂林也,柩过渚宫。予时在朗州,使一介具奠酹,以申门吏之礼,为一祭文。(下略)”“司徒冢嫡”谓杜佑长子杜式方,《旧唐书·穆宗纪》载其长庆二年四月卒于桂管观察使任,新出墓志也可证,其时刘在夔州任,离开朗州已经七年,这是韦绚误记。从韦绚到范摅及孟启,其间书面或口头之传闻不知又经历几度变化,二人所载之不同,实为一事不同途经流传之结果。从最初的故事原型来说,我相信仅是一位低位者对于高位者奢侈生活的惊羡记录,有相见开宴,有美人歌舞,有作诗惊叹,有赠妓风流。在流传过程中,增加了某些原来没有的内容。就《云溪友议》来说,如果将显然谬误的杜鸿渐抹去,则扬州大司马杜公而曾任司空者,杜佑恰符合,刘曾任杜掌书记多年,在《上杜司徒书》也显示二人虽属主官与僚属关系,但平日亲密信任,刘率性而为,杜一切包容。大约也只有到这份交情,才会因为一首诗而以家妓相赠。我在几年前撰文《司空见惯真相之揣测》(刊《新民晚报》2009年2月15日),即就这层立说。那么事情就该在贞元末年,刘作苏州刺史几乎还要等二十五六年。但若了解刘禹锡的出生和早年家居恰在苏州嘉兴一带,若刺史为后来附会,仅就吴台到扬州来说,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唐雯博士近期撰《云溪友议校笺》(中华书局即出),认为吴台指扬州吴公台,《万首唐人绝句》卷六题作《赠李司空妓》或为原题,则以《本事诗》近得其实。她找出《旧唐书》敬、文二帝纪载李绛宝历元年(825)四月以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司空为左仆射,大和元年(827)兼太常卿,以期与刘禹锡大和二年自和州入为主客郎中事相接,更举刘《祭兴元李司空文》有“公入西关,愚亦征还。削去苛礼,招邀清闲”云云,似可印证。我还可以补充二人聚会时,在座有崔群、白居易、庾承宣、杨嗣复等人,同作《杏园联句》、《花下醉中联句》,崔群诗附注称“群上司空”,绛诗有“老态忽忘丝管里,衰颜顿解酒杯中”,有丝管杯酒,刘诗则感叹“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这些都可以与“招邀清闲”印证。但就人事渊源来说,刘禹锡与李绛交往不深,李绛元和中入相时刘长期贬外,到晚年在多人聚会时诗酒相会是可能的,醉酒赠妓似乎不太可能。凡此我以为疑以存疑可也,必须承认文献有不足征,传讹很难究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