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王船山观生居题壁联考释(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2014年4期 吴承学/赵宏祥 参加讨论

    四、结语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在今人看来,首句意义重大而积极,故引用与阐释重点在此。若考之船山撰联之语境,次句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首句。船山为何要撰此联,尤其是为何要强调自己“从天乞活埋”?“活埋”何以需“乞”呢?从当时的语境看,这正反映出船山所追求的异乎清初士人群体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
    明室倾覆之后,明朝士人面临着多种生死的选择,船山亦如此。活着,还是死去?这固然是个问题。以何方式活着?也是一个问题。在降清、殉国、逃禅与隐居四种方式中,船山毅然选隐居于深山僻壤,他的“活埋”式生存有独特的意义。“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59]在一姓之私“节”和生民之公“道”中,船山之所以选择了后者,就在于他认为存身才能存道,自修其德,进而求道设教,以开六经生面之途,达到“恒尔考旋”之境。
    船山《自题墓石》之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60]这恰好总结了他一生中政治活动与文化建设之两大理想。前者以失败告终,后者却以崇高的成就永载学术史册。观生居联是船山在政治失败、复国无望,转入文化建构后所写的,虽然简短,却是他生涯转折的纪念碑。此联是船山对自己生存意义与生存方式的思考和表白,它的风格与其与说是崇高的激昂,不如说是坦荡的悲凉。
     
    注释:
    ①近人潘雨廷指出船山:“凡自二十八岁至五十岁之学,实以《春秋》为主,以《易》为辅。自五十岁,既成《春秋家说》,复筑观生居后,始以易学为中心。”潘雨廷:《论王船山以易学为核心的思想结构》,《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辑,第224页。
    ②张京华:《船山之学的本旨与诠释》,圣辉主编:《船山思想与文化创新》(上),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25-126页。按:“‘活埋’对‘生面’亦平仄不和”之说不确。“活”字为入声,和“生”字正好平仄相协。
    ③《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参考刘友恒、李秀婷:《〈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浅谈》,《文物春秋》2007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王夫之:《鼓棹初集》,《船山全书》第15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717页。
    [2][3][18][46]王敔:《大行府君行述》,《船山全书》第16册,第73、73、73、73页。
    [4]王敔:《湘西草堂记》,《船山全书》第16册,第522-523页。
    [5]王之春:《船山公年谱》,《船山全书》第16册,第339页。
    [6]王鹏:《船公故居及其后裔情况》,《船山学报》1984年第2期。
    [7]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船山全书》第1册,第683页。
    [8]程颐:《周易程氏传》卷2,《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98页。
    [9][26]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5、77页。
    [10][13][14][15][16][24][27]王夫之:《周易内传》,《船山全书》第1册,第200、204、204、205、205、204、140页。
    [11][12][41][45][51]王夫之:《周易外传》,《船山全书》第1册,第872、872、896、888、919页。
    [17]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船山全书》第5册,第621页。
    [19][20]王夫之:《薑斋六十自订稿》,《船山全书》第15册,第346-347、344页。
    [21][22]王夫之:《薑斋文集》卷9,《船山全书》第15册,第207、207-208页。
    [23]王夫之:《薑斋文集》卷8,《船山全书》第15册,第191页。
    [25]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12页。
    [28]张怀承:《王夫之评传——民族自立自强之魂》,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2页。
    [29]彭靖:《分明点点深——论王船山词》,《文学评论丛刊》第18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3页。
    [30]杨逊:《试释王船山名联中的“乞”》,《求索》1982年第2期。
    [31]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第1页。
    [32]陆复初:《王船山学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8页。
    [33]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12(第4册),《四部丛刊》三编子部,上海涵芬楼景印本。
    [34]黄檗希运:《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页。
    [35]虚堂:《虚堂和尚语录》,《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子部第3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06页。
    [36]释际界:《西天目祖山志》,沈云龙编:《中国名山胜迹志丛刊》第2辑第16册,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83页。
    [37]卓发之:《漉篱集》卷5,《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400页。
    [38]钱谦益编:《列朝诗集》第12册闰集第三,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6365页。
    [39]孙静庵:《明遗民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40]黄宗羲:《余若水周唯一两先生墓志铭》,《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28页。
    [42]惠洪:《石门文字禅》卷23,《丛书集成续编》第167册,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第471页。
    [43]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黄梨洲文集》,第477页。
    [44]王夫之:《搔首问》,《船山全书》第12册,第622页。
    [4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9页。
    [4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87页。
    [49]刘人熙:《啖柘山房本四书训义序》,《船山全书》第8册,第976页。
    [50][56]王夫之:《思问录》,《船山全书》第12册,第411、401页。
    [52]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薑斋文集》卷2,《船山全书》第15册,第104页。
    [53]刘人熙:《古诗评选序》,《船山全书》第14册,第880页。
    [54][57]王夫之:《尚书引义》,《船山全书》第2册,第381、355页。
    [55]王夫之:《四书训义》,《船山全书》第8册,第287页。
    [58]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船山全书》第12册,第12页。
    [59]王夫之:《读通鉴论》,《船山全书》第10册,第669页。
    [60]王夫之:《薑斋文集》补遗,《船山全书》第15册,第22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