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王船山观生居题壁联考释(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2014年4期 吴承学/赵宏祥 参加讨论

    虚堂智愚,俗姓陈,宁波象山人,南宋著名禅僧,临济宗的传人。此偈在语录中原有题“普化和尚”,可见是为称颂普化禅师的古德高法而作的。普化和尚为河北镇州人,师从盘山宝积。盘山宝积与百丈怀海同出马祖道一门下,其法嗣与临济义玄同源。义玄在镇州传法时,多得其帮助,按照师承辈分,应称其为“法叔”。③普化平日行事疯癫,有“佯狂混众,圣凡莫测”之称,却甘心辅佐义玄弘法,临济道行碑铭中赞其“以雄杰相与辅翼,而甘于下风焉”。了解这些背景后,智愚这首偈的含义也就不言自明了,那么“镇州城外活埋”,绝非字面意义之活埋,其意应为,普化禅师在镇州得道证法,“为见闻觉知所覆之心”已经抛掉,而证其“精明之体,清净之心”。检有宋一代禅诗,所用“活埋”一语甚夥,多如虚堂智愚之偈,往往就义玄公案中出来,以参悟其中禅理。
    至元代,号称“江南古佛”的中峰明本(1263-1323),曾在浙江天目山上修筑一座活埋庵,此庵随其法名,更广为人们所知。中峰明本,俗姓孙,杭州钱塘人。明本早岁从临济宗法嗣高峰原妙(1238-1295)学法,问道十年,乃有所成,后游历四方,广传佛法。其精于禅学,颇受朝中王公贵胄的推崇,元仁宗、英宗多次对其表彰赏赐,并招请其出山执掌法席,整顿佛教,但其人却不为所动,终不受诏。明本自号幻人,在外云游时,结庐幻住庵而居,晚年退居天目山西峰,又常在西天目香炉峰附近趺坐参禅,高丽忠宣王王璋来天目向其问法时,尝曾问其:“我师其活埋于此乎?”[36]明本遂在此筑起一座活埋庵,在此修禅,后来亦圆寂于此。明本结活埋庵拒征不出,于是,“活埋”除了“悟道”之外,又兼有“隐居”之意。此后,诗文中“活埋”一词,多用此义。如卓发之(1587-1638)有一首《螺髻庵》诗,序云:“刘伯伦言死便埋我,不如中峰之活埋。乃拟活埋而结庵,庵以壑为屩,以虹为几,以钟阜为双髻。高帝言堆螺髻于天边即此。”[37]明末著名禅师紫柏真可(1543-1603)也写过一首《过天目山活埋庵》云:“自古名高累不轻,饮牛终是上流清。吾师未死先埋却,又向巢由顶上行。[38]诗中“未死先埋却”即“活埋”之意,结句把明本拒征比之巢由,表彰其全节隐居之可贵。然巢由隐居尚为名所累,而“活埋”则连名连心一道埋掉,故比巢由更向上一路。
    明亡之后,避地隐居以全其气节者甚多,如徐树丕(1596-1683),明亡后不仕,筑一活埋庵隐居,遂自号活埋庵道人,亦著有《埋庵集》。[39]黄宗羲(1610-1695)在《余若水周唯一两先生墓志铭》中写道:“靖节所处之时,葛巾篮舆,无钳市之恐。较之今日,似为差易。活埋土室,长往深山,吾于会稽余若水、甬上周唯一两先生有深悲焉。”[40]此处之“活埋”,意为筑室隐居,决绝世俗,保持气节。
    综上所述,明清时代“活埋”之喻义大致兼有隐居避世与守节悟道之意。古之隐居实有多种层次:有求利之隐,有求名之隐,亦有决绝名利之隐。船山尝在《周易外传》中指出:“然则《大过》无取乎?曰:取之‘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者,则得矣。故夷、齐兵之而不畏,巢、许招之而不来。自位其位,而不位人所争之位。孤保深幽,敦土求仁。”[41]船山之隐,绝非终南之隐,亦非晚明陈眉公闻名朝野名士之隐,他真正是“遁世”之隐,连隐之名一并埋却。宋诗僧惠洪尝在其《昭默禅师序》中写道:“今之学者多不脱生死者,正坐偷心不死耳。……古之道人于生死之际,游戏自在者,已死却偷心耳。”[42]可见观生居题壁联中的“活埋”,非同普通隐居,乃是一种“死心”的隐居,是脱离生死,断绝一切杂念,与世俗决绝的隐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