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③(16)(17)陈辉:《十月的歌》,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26~27、120、75、82页。这本书在日本很难找到,是刘宗武教授和渡边晴夫教授特意提供给了我,在此表示感谢。 ②参看附在拙文的[日文资料]。 ④参照[评论]部分2000年周良沛:“如《红高粱》,既有对高粱红了的自然景象很真切动人的描绘,更有战士在战斗中流出的鲜血与红高粱在诗人笔下刻意的映照。”(第104页) ⑤参照[日文资料]1972年8月、1972年10月上尾龍介。 ⑥参照[日文资料]1993年上尾龍介。 ⑦参照[日文资料]1994年秋吉久紀夫。 ⑧参照[日文资料]2001年秋吉久紀夫。 ⑨参照[日文资料]2004年石川逸子。 ⑩参照[日文资料]2010年上丸洋一。 (11)摘自[评论]部分1995年邹永常,第39页。 (12)原载《抗敌报》1939年10月5日,摘自张伟良主编《晋察冀边区文化史稿》,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13)原载《七月》1938年第10期,1938年3月1日。摘自《〈七月〉、〈希望〉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页。 (14)参照[评论]部分2011年田源,第63~67页。 (15)摘自[日文资料]1995年鶴見俊輔,第404页。 (18)摘自[评论]部分2005年魏巍。 (19)摘自[日文资料]1989年今村冬三,第1272页,宫原武二郎『兵隊の反省』。 (20)收在[日文资料]1972年高崎隆治,第78页(原载于福島青史『兵魂』,軍事界社,1943年)。 (21)摘自魏巍《晋察冀诗抄》,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1984年再版,第153页。 (22)(23)收在[日文资料]1972年高崎隆治,第86、221~222页(原载于中地清『征旅転々』,至玄社,1941年)。 (24)参看[日文资料]2011年渡部良三。 (25)参照[日文资料]2002年辺見じゅん。 (26)参照2012年海老坂武,第18~25页。 (27)摘自[评论]部分1989年王剑青、冯健男,第126页。 (28)1990年臧克家说:“他的诗刚健朴实,瑰丽浑厚,诗风粗犷、激越、清新,自然,充满战斗气息。其中歌颂晋察冀的《献诗——为伊甸园而歌》及《为祖国而歌》两首,尤为感人。”(第10页)1993年郭仁怀说:“在抗战诗歌中,又一批杰作是爱国志士面对死亡吟味出来的,可以说字字有血,声声泪,句句见真情,用今天的时髦说法,就是主题意识很强。陈辉的抒情长诗《为祖国而歌》最后三节……这是何等真挚的感情,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诗,也是誓词。” (29)1983年邹荻帆:“我们记得,当读到陈辉的《平原手记》时,感到呼吸到一种异常清新的战斗生活气息,而诗的朴素无华,坦露着诗人的健康的呼吸。那么无拘无束的歌调,真如一江春水泛着杏花浪一样自在地流着。……在国民党统治区正式发表后,却引起了众多年轻诗人们的爱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