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从“民族”发现“文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刘大先 参加讨论

    “无知”不仅仅是一种“不知”,那是人类认知几乎无法克服的局限;它同时更是一种“无视”,即明明某种东西存在于那里,却因为智识上的匮乏和懒惰而选择性失明,后者就具有了伦理学上的恶的属性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其内部充满了各个层面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国传统,必然要包含着对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但是,对于他者文化的无知,普遍存在于当代文学之中,这里的“他者”倒不是西方的他者——虽然在众口嚣嚣之中的“西方”也未必不是一种符号化的刻板印象——而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他者”,那些具有极大地域、历史、风俗、文化差异性的各个少数民族。尽管经历着“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不同民族都体验着共同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运行模式,面临着相似的全球性文化一体化、消费主义、资讯快车的挑战与机遇,但很大程度上在文化内核中依然葆有着其独特性。出于方便,这种独特性有时候会被我们称之为“民族性”。
    需要强调的是,民族性事实上是早于被发明的“民族性”概念之前存在的,我无意纠结于概念,但必须指出“民族性”有着丰富内涵与外延,并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数次思想史意义的界定嬗变。在晚清维新、革命的话语中,“民族性”被发明出来,与“国民性”相类,富有保国护种、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意蕴——这里的“民族”是“国族”的涵义。关于“民族性”的学术史当然不是这个短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我这里只想指出,这种统称式的国族式民族性,泛指最大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是对中国人及文化的全称,直到1980年代的新启蒙和寻根文学思潮中讨论的“民族性”,很大部分依然是在国民性反思意味上来说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1980年代的风潮中逐渐采用了“民族性”的术语,用于指称难以细述的“民族文化特质”。因而,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停游弋的“民族性”,它总是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所以笼统地说某种“民族性”是没有意义的,至少是一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须认识到“民族性”的“效果历史”,即在现实中观察、审视,贴近性地对某种特定的族群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和升华。人类学上讲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边界模糊,核心稳定”的,它的表层的符号、服饰、建筑、饮食、生产、消费方式、流行文化可能会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顺时而变。这种“变”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与时俱进,但是“变”中也有“不变”,即它的深层的心理、信仰、认知模式、精神观念、集体记忆、文化积淀,也许会如同水面下的冰山稳固地潜藏,难以遽移消解。不变的这个部分就是所谓的“民族性”,需要具体细致的分析,它凝聚着中华各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有各个不同的差别,又有共通的内容,发掘与弘扬这种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往往会为呈现一体化趋势的主流文化输入新血,为未来的文化复兴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塑造核心文化观念乃至输出文化提供养料。
    历史的进程早已过了“以夷为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阶段,也不再是“揖欧追美,旧邦新造”,或者片面的“以俄为师”,而是需要我们融合外来文化,重新从本土民间、民族、底层、边缘寻找新文化的源头活水和前行动力。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地方化也应运而生,中国的“民族性”正是在这种整体语境中获得了新的良机。其中尤为值得珍视的中国“民族性”中的内部多样性的不可多得的优势。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也很少有哪个国家拥有中国这么丰富且具有人民主体性的多元民族性。
    不过,注目于“民族性”时也需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能以中华民族的总体性“国民性”这样过时的论断来替代生动繁复的当下内部多样性,后者曾经在革命与反抗外辱的过程中一度被压抑,如今在思想解放、人民共和的语境中获得了自主的彰显。另一方面,高扬本土民族性,固然是民族自尊、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要走出封闭的文化圈,不能抱残守缺,避免那种过度的民族本位主义——那不过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另一副面孔,很有可能走向偏狭的分离主义。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界限,在共通性中寓差异性,从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则是需要认真把握的事情。内部多元是和谐之本,中华民族内部的不同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交往与融合的传统,在统一的框架之中,在多元性中锻造核心认同,寻找到重叠共识,是每个具有社会关怀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