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生活体验与文学叙事的距离——关于《糖果儿》文本的解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吴圣刚 参加讨论

    
    三、作品形态:个人抒情与公共叙事
    文学作品作为作家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个性化表达,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个人叙事。但文学作品表达更多的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生活、共有的情感,文学作品最终要提供给社会,供人们阅读和消费,在此意义上,它又是一种公共叙事和公共产品。之所以把《糖果儿》当作个人叙事,是因为作品叙述的内容与作家紧密相连,或者说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内容。《糖果儿》虽然没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但作品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思想和情感胜过了故事和情节,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作品的思想体现在对人生和家庭的思考。作者漫过了开头设置的故事和线索,转入平缓而无节奏的叙述,把“我”爸爸、妈妈、公公、婆婆、爷爷、奶奶的一生一世历数一遍,作者的确切意图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在于考察他们的人生。譬如,爸爸一生革命,身居地方要职,坚定耿直,率直倔强,晚年孤独,对儿女的顺从妥协;妈妈的勤劳节俭、朴实无华,“她是个完全彻底的革命者,她的精力百分之八十给了工作,百分之十给了我父亲,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孩子们共同拥有的”;公公文臣是锦衣玉食之家的秀才,家道破落走投无路之际投靠其父母定下亲事的人家,生不得志,衣食无忧,无所用心,吃喝为乐;文臣的女人极其要强,一生为丈夫和儿女活着,“丈夫就是天,哪怕他只是一个象征,天塌不下来,她就拥有完整的世界,她是一个妻子和母亲”。祖母裳是大地主家的女儿,“一生吃斋修行”,“目光里有万物生光,却唯独没有人”,“她最喜爱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种树种花,一件事情就是吃斋念佛”,活得清清爽爽、平静从容。虽然都是亲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不同的人生态度,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生,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活的道理。虽然在看似简单的人生中都存在着复杂性,但无论是逆境也好,顺境也好,都坦然面对,顽强走过,让生活酿出了甜蜜和诗意。人生多有挫折,家庭也并非都是阳光,但家庭是人生的基本憩息地,无论是人生的不测还是家庭的厄运,都不是人生之路中断、家庭生活崩溃的唯一理由。譬如对于“我”而言,敬川出事直接影响了家庭的生活秩序和稳定。如何应对这一变故,如何将生活进行下去,如何将家庭维持下去,就需要跳出事件之困,从伤痛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人生和生活,人生不可能永远沉浸于顺境,生活不可能永远充满阳光,厄运和伤痛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状况,人生中充满着更多美好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憧憬、去追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意念,作者转移线索和笔锋,进入对家族、对父辈历史的追寻,“我”的情绪得到沉淀,激动和愤懑逐渐冷却,并从中获得了理性的历史的审视,大而化之,伤痛总是可以抚平,活着并好好活着总是有意义的。
    《糖果儿》最大的亮点是充沛和丰富的感情。毋庸置疑,“我”是挚爱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的,“我”的情感完全寄存在这个社会单元里,这个情感寄存地发生任何问题都会对“我”的心灵和精神形成强烈的震动和冲击,所以,敬川出事直接牵动了“我”感情平衡的砝码,致使我多年积存的情感迸发出来,敬川出事既是“我”情感迸发的契机,也是“我”抒发情感的载体。阅读作品,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与其说作品在叙事,不如说作品在抒情。作品中的“我”在抒亲人之情、家庭之情、伦理之情,“情”这种形态是贯穿作品字里行间始终的线索。“我”充满着对敬川的爱情。“敬川是个少年诗人,当年在大学生诗人里面还有点影响”。“我和敬川十七八岁那年开始恋爱,二十一岁结婚至今,婚姻很美满,没有出现过大的情感故障”。虽然恋爱时两个家庭都反对,虽然“两人长达十几年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但彼此依恋着、喜欢着、欣赏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当然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彼此不可分离。虽然平淡如水,但敬川出事让“我”与敬川的一幕幕爱情与温存都浮现出来,是那样值得回味和珍视。幺幺是“我”和敬川的杰作,是“我”的宝贝,也是“我”困境中的精神依靠和情感寄托。爱孩子是所有母亲的天性,但“我”对女儿幺幺的喜爱达到了自恋的程度。“我”在“满地黄花的季节生出了一个女孩儿。她一天天长大,我总是带着炫耀的心情召唤我的朋友来看她。我说:看,我的女儿!我不怕他们或者她们骂我自恋狂,我不能吹嘘自己的小说写得好,但我完全有理由炫示我的女儿生得好。我的朋友们看了我的孩子,都由衷地赞叹,这活儿的确干得漂亮。……女儿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奖项,我平生最好的作品”。所以,女儿的健康、女儿的成长、女儿的恋爱、女儿今后的一切都是一种卸不掉的牵挂,而敬川出事后嘱咐“我”的首要任务也是照护好女儿。“我”深爱着父亲,但对父亲也有一种深深的愧疚。“他退休之后就随最小的女儿去深圳了,我们借口那里的气候多么适合老人生活,不让他回老家来。……他最后几年在我们跟前完全软塌下去了,他什么都不要求,看我们的目光像羔羊一样。我明白他想干什么,可我根本不给他说的机会,武断地阻止他的表达”。“爸喝了一辈子酒,一天抽三包烟。我总是吓唬他,不让他抽。我说抽烟喝酒会要了他的命。管了他一辈子的妈妈恳求我,让他少抽一点可以吗?我不答应。他怕我生气,真的就戒掉了”。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伤痛,倍感亲情的重要和珍贵,但对于父亲,“我”施与的亲情是如此的稀少和欠缺,和“从我有记忆起,他就供着我零花钱”的父亲给予“我”的爱相比,相形见绌,让“我”深深地忏悔,这是终生的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作者正是沉入亲情的激流,让灵魂接受了一次透彻的洗礼。
    作为女性作家,邵丽更擅长情感的描摹和抒发。所以,《糖果儿》与其说是一篇中篇小说,不如说是一部长篇叙事抒情散文。尽管我们说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但《糖果儿》中的情感因素超乎寻常的丰沛,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情绪,甚至我们从作品的结构中也能够看出端倪,作者根本没有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和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叙事,而是基本按照情感流动的态势进行写作和表达,情感是基本线索,因此,作品的结构就显得平缓、疏散,没有叙事作品中那种故事情节的环环紧扣。作者“在现实和虚构之间自由往返,通过文字,把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加以艺术化修复,把人生中的伤痛给予想象性抚慰”[2]。完全可以理解为,《糖果儿》是通过家庭、家族的经历对“我”的人生感悟的抒写,当然,这种人生感悟和个人抒情是可以与读者分享的。
     
    原文参考文献:
    [1]邵丽.糖果儿[J].作家,2012,(8):51-83.
    [2]付秀莹.责编稿签[J].小说选刊,2012,(9):5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