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乾嘉文人与《鬼趣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 李瑞豪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李瑞豪,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乾嘉年间,罗聘的《鬼趣图》广为流传,文人墨客多有题咏。《鬼趣图》共八幅,所画之鬼形状怪异,有赤身跣足前后追赶者;有手拿藜杖、面目哭丧者,有在云端里奔走者;还有枯木乱石中的骷髅等,不一而足。所画情境也有趣而怪异,颇费猜测。《鬼趣图》到底用意何在,罗聘本人没有作任何说明,而文人题咏则是题咏者在自我的有限性中进行的一次解读,每一次解读都是对《鬼趣图》意义的更新。从诠释学的角度看,诠释活动并不是要回到作者的原意上,“理解其实总是这样一些被误认为是独自存在的视域的融合过程”,“每一时代都必须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文本,因为这文本是属于整个传统的一部分,而每一时代则是对这整个传统有一种实际的兴趣,并试图在这传统中理解自身”(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每一次视域融合的过程都是文人对文本进行的不同的理解活动。但所有理解最终都是自我理解,虽然题咏者在姿态上都在解读罗聘画作的原意,却已经掺杂了其自身的历史性与有限性。
    一《鬼趣图题咏》
    姚景衡题曰:“久闻鬼趣图,乃在髫龄时。壮年游京国,晋接名贤仪。每于巨集中,获诵鬼趣诗。”以其自身经历验证了《鬼趣图》与文人题咏之紧密关联。咸丰年间得到《鬼趣图》的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为之作序:“而画之工拙,鬼之是非,究无从而审也,始知此图之传,得藉文人题咏耳。”清楚地表明,没有文人题咏,就没有《鬼趣图》的广泛流传。
    《鬼趣图》成于何时?据推测,完成的最晚时间可能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因为最早的题咏者沈大成的所题年份是乾隆三十一年。赵尔巽《清史稿·列传·艺术传二》提到罗聘:“多摹佛像,又画《鬼趣图》不一本。”显然,罗聘所画《鬼趣图》不只一个版本,但在流传的过程中丢失了。嘉庆四年(1799)罗聘死于扬州,此后200多年间,《鬼趣图》多方流传,现归香港霍氏所有。笔者所用版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海山仙馆藏版《鬼趣图题咏》,海山仙馆主人乃广东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一盐商富贾,当时广东文化界名人。在得到《鬼趣图》后,潘仕成兴奋之余,也想到了资料保存的重要性,所以将《鬼趣图》上的题词以行书的形式抄录下来。按照图画上的顺序抄录,并不顾及题咏的时间先后,于咸丰元年(1851)刊刻。根据题咏的诗词看,海山仙馆的藏本有所遗漏,但保存了大部分的资料。没有图,删去只留下姓名、年月的题词,所收题咏者共有75人,不只是乾嘉文人,还有道光、咸丰年间的文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