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西周诗文中的“对扬王休”及其礼乐形制(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 黄震云 参加讨论

    上述五种类型,比较费解的是天子鲁休。西周诸器有很多的不是叫对扬王休,而是如(五),对扬鲁休,或者天子鲁休。如《司徒南宫钟》说:“司徒南宫乎,作大林钟,兹钟名曰无斁。先祖南公、亚祖公仲必父之家,天子其万年眉寿,畯永保四方,配皇天。乎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不显鲁休,用作朕皇祖南公、亚祖公仲。”⑤虽然学界还在讨论周公是否称王的事情,但是,根据出土文献,周公确实称了王。根据《史记》和《礼记》《逸周书》等书记载,周公虽然封在鲁,但并没有到任,而是留在京城相成王,成王让鲁国享受天子的待遇,主要是天子的礼乐等,所以凡周公时代有关器均作鲁休,对天子鲁休扬是把对和扬作为两个仪注来表述,大约周公之后才合在一起,作对扬。鲁休在周公去世后就没有再出现,原因就在此。器文中出现协钟的无斁,学界以为就是无射。如此,那么旋律音乐术语无射就在此时产生。虽然说十二律理论产生较早,但是运用到钟还是周初的事情。
    事实上,对扬王休的类型远远不止五种,下面举例叙述如下。
    扬仲皇,见《小臣鼎》,皇就是休,休仲的休和皇都是赞美之意,并不是礼仪性质。对扬王休的各器由来基本相同,都是做器者得到了恩惠,然后以此做成器,表达感谢之情,所以并不限于王或者天子。如《辛宫鼎》说:“辛宫赐舍父帛、金,扬辛宫休,用作宝鼎,子子孙孙永宝。”[7]1331是用器来扬对方功德,就是对礼。此类甚多。李纯一《关于歌钟行钟及蔡候编钟》根据蔡候墓出土的歌钟推测上面的行字有可能是行钟[11]。这个意见还被日本人清水茂作为周代可能有歌钟和行钟的猜测,认为与歌行体诗体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上,行钟二字连用,但并不能证明和歌钟一样是一个词,四个器全文就“蔡侯缚之行钟”几个字。根据郭沫若、陈梦家、张亚初、裘锡圭等人的考证,蔡候名申,行钟相当于旅钟,类似于走钟。其作用主要是在战争或行旅时候使用,也会作为礼品。根据《左传》,战争中用钟鼓为伐,否则为侵,轻为袭。由于器形较小,本名为鎛,器上写作缚。如果要如实表达根本就没有行钟之说,只有行缚一例,故不足为训。同时,礼崩乐坏以后诸侯自作乐器常常别出心裁,或者画虎类犬,完全没有普遍性,因此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歌之由来悠久,尧舜之前已有此说,所以将后代的诗体歌行与歌钟强行套用,没有必要。对扬伯休,对扬荣伯休,对扬师雍父休,等等。又《兴簋》曰:“景皇祖考司威仪,用辟先王,不敢弗帅用夙昔,王对……懋,赐佩,作祖考……其敦祀大神,大神妥多福……万年宝。”[6]2366因为用辟先王,敦祀大神是代言性质,所以君王对给……行了对礼,赐礼物、作簋。行对礼的时候,要奉器,所以又作奉扬王休,如器。此外,还有作敢对扬天子不显叚休,如器。对扬天子不显休令,如器。对扬朕考赐休,见器。敢对扬穆穆王休,见器。对朕辟休,见器。综合各器关于休的表述,休指的是美德道要。所以,休在西周以后成为一个十分盛行的美学命题,至庄子还提出万物归休之说。《周礼·司寇》说:“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俱休。”[12]休为国家文化理念的体现。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看出,对扬王休是对礼的语言形式,对礼要求奉器宣誓,所以对礼更适合盟誓。在上面引证的《陆融钟》《徐王子旃钟》《邾公华钟》《宜侯矢簋》《井侯簋》等文中也都有相关的说明。
    盟誓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尚书》中有我国最早的《甘誓》,是夏代的誓言,后来还有《汤誓》以及《牧誓》等,誓言的基本特点是面对鬼神发誓。《周礼·司寇》说:“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俱休。”[12]24虽然周代不像殷商那样率民事神,但是,对神起誓还是普遍的社会原则。誓虽与盟同,但誓以后才能盟,盟还要挖出方坎,杀牲然后歃血,仪式程序具有规模性,所以人们容易形成记忆,但誓则不同,张口而已。“世有盟誓,以相信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如果违背盟誓,那后果将非常严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子虎主盟就说:“有渝此盟,明鬼殛之。俾对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13]127这里的盟就是起誓,是借助天道,具有超人的力量,所以金文中,祭祀祖先以器,祭祀之前的表述,也就是对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誓,表示感恩和忠诚。开始还是要求,后来则主要是自觉,当然逐步形式化,成为一种游戏了。这也是对扬王休经历的几个历史变化阶段。
    对扬王休的方式,在传世文献中不是很多,但可以和金石相为印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