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西周诗文中的“对扬王休”及其礼乐形制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 黄震云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对扬王休”为吉金中习见语,也见于多种传世文献。休是先秦两汉美学话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表示美德道要。对扬最初为周武王表达敬重的方式,类似鞠躬,后来成为盟誓等表现忠诚和友善的礼仪,再引为常见的礼仪,一般在对爵祭祀前奉器进行;还可以用在某些相应成命的场合。其标志性语言是对扬王休,相应地有多种表示方式,如周公曾经称王,所以乙作对扬鲁休,对扬“某”休等。礼崩乐坏以后只有“对礼”传承,进而虚化为答问结构表达方式。
    【关 键 词】吉金/对扬王休/阐释
    【作者简介】黄震云(1957-),男,江苏连云港人,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元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法律研究,北京102249
     
    “对扬王休”为西周以来的青铜器铭文习见的词语,也见于《诗经》和《尚书》等文献中。可是,“对扬王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引起学界重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共识,一致认为是西周的仪注①。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沈文倬《对扬补释》[1]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是视朝赐命之礼,在稽首之后表现为俯首致意和后退扬起,口称唯唯休命的动态过程。对此,林澐、张亚初表示郑玄注释为“答受称扬”为正,撰文《〈对扬补释〉质疑》[2]全面否定了沈文,沈文倬随后发表了《有关〈对扬补释〉的几个问题》[3]进行申论。通过对殷周金文以及相关传世文献中关于“对扬王休”的资料的重新审视,结合有关研究,我们发现,从文字含义解释上,郑玄的理解还是对的,只是显得简约,不够完整,因此容易引起争议。对扬礼仪不仅仅是视朝赐命之礼,而且是广泛适用的具有敬重性质的仪注,成为盟誓的誓言礼仪的常见形式。沈文倬训诂的方法,主要在于文字本身的开掘,故对丧礼研究常有发现,但由于没有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资料的掌握也不全面,所以文章观点仍可商榷。
    商代金文器上大多刻写子孙宝用、享用之类的话,文字简略,没有对扬王休之说。西周初年器开始出现“对扬王休”,句型和性质相对固定,分别出现在享用、记事、娱客、祝寿等场合,有的还是一器多用。如《子璋钟》说:“作禾钟,用宴以喜,用乐父兄,者诸士,其眉寿。”[4]112兼有祭祀、盟誓、祈寿、乐宾、敬君、娱神、追孝等多种功能。就其表述顺序看,作为盟誓功能具有首先的和普遍的意义。又《徐王子旃钟》,为自作钟,称“以敬盟祀,以乐嘉宾、朋友”[4]190等,亦以盟祀为先,但这并不表示只为盟誓而设,只是说盟誓更能体现对扬王休的品质。
    “王休”一词最早见于周武王时代。《天亡簋》说:“天降亡……爵退囊,隹朕又蔑,每启王休于尊。”②“天亡”跟随周武王行祭祀大礼,得到宠信,周武王还赐给他天亡簋,目的是每启王休于尊簋。簋是礼器,可以对之称扬,以弘扬王的休美。换言之,就是面对簋器来赞美称扬王的功德厚爱。只是“对扬王休”在这里作“每扬王休”而已,并不强调必须是对。按《仪礼·士冠礼》说:“再醮曰:旨酒既湑,嘉荐伊脯……礼仪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5]14显然,周代有对器行祭的公序民俗。假如是乃祖之彝器,那么同理就是祭祀其祖父之用器,用途清楚专一。但由于这个器是王所赏赐,所以祭祀前首先要对之称扬王的功德。又《公臣簋》说:“敢对扬天尹不显休,用作朕簋,公臣其万年,永保兹休。”[6]2377《康鼎》说:“敢对扬天子不显休,用作朕文考釐伯宝尊鼎。”[7]1453
    这里提到了对扬,不显就是后显,当时为显。这应该是周代建国初的器。沈文倬文章据《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焉。”说明扬是一种贵族礼仪中的动作形象,即趋行身躯小仰,手中举物,等等,实在讲不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