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学早在晚明就走向平民大众(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张献忠 参加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晚明文学走向平民化的过程中,不仅有底层文人和书商的积极参与,也有很大一部分士大夫阶层自觉加以推动。这些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他们或为世俗文学正名,或致力于通俗小说的评点和传播。嘉靖年间的文坛领袖李梦阳就认为“真诗乃在民间”——这里的“诗”是泛指文学作品,而非狭义的诗歌;万历年间,李贽在其著作中将《西厢记》、《水浒传》等称为“古今至文”,徐渭、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人也都高度肯定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市民文学。晚明时期,很多士大夫还将“三言二拍”、《金瓶梅》、《绣榻野史》之类的市民小说摆到了床前案头,这意味着从士大夫中开始分化出一部分新的受众群体。这种分化无疑进一步促进了文学的平民化。
    由上可见,走向平民并非如岳凯华先生所说,是“五四文学异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就有平民文学的传统,虽然后来很长一段时期被“载道”文学所代替,但晚明时期,在启蒙思潮的激荡和出版商业化的驱动下,平民文学走向了繁盛。理解了晚明文学平民化的浪潮,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五四时期的文学干将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人都要从晚明汲取精神资源了。周作人称晚明性灵派、竟陵派文学为“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将其视作“新文学运动”、“思想解放运动”;林语堂也认为晚明文学“足以启近代文的源流,而称为近代散文的正宗……与胡适之文学革命所言,正如出一辙”。这正是两种平民化异曲同工之所在。
    当然,由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体,五四时期一些倡导平民文学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郭沫若等提出“速向农村去”,甚至要“把锄地老人脚上的黄泥舔个干净”;而晚明文学的平民化则仅止于以城镇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重农抑商、商人居于四民之末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学作品将底层手工业者和商人作为中心,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平民化的重要表现。另外,晚明文学的平民化更多是基于对人性的呼唤和出版商业化的驱动,体现了文化和市场的力量;而五四时期文学的平民化有着明显的政治诉求。两种文学平民化的诉求不尽相同,但都把握住了各自时代的脉搏,也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明商业出版与思想文化和社会变迁研究”(12CZS0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