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思考与本土化行动 在全球化视野中,中国问题已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国际视野,意味着要打破文化藩篱,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世界。诚如英国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所言:“所谓的全球化并非是一个席卷万物、消弭一切差异的系统性过程,而是通过‘特殊性’来发挥作用的——缅怀某些特殊的空间、特殊的族裔,想方设法唤醒自己的特殊身份,诸如此类。因此,我们应坚持用辩证的目光看待‘本土’与‘全球’的关系。”在全球化趋势中,我们不仅应该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寻找与西方对话的可能与前提,建构出一种立足于“中国经验”的国际视野和阐释模式,更需要深入思考国际视野所蕴含的思想资源,进一步探索文化研究与国际想象、世界视野的连结与张力。 文化研究介入中国特定的历史场域之中,必然与特定时期种种复杂的历史问题相互交织。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与深化,先前被忽视、被遮蔽的种种文化维度不断凸显出来,文化研究所蕴含的种种关系也得到更为充分的诠释。从经典作品到家庭肥皂剧、从文化制度到民风民俗、从服装款式到广告语言、从大众传媒到文化消费、从博物馆陈列到都市建筑布局,文化研究的关注对象和切入主题纷繁多姿。不言而喻,整个社会及其运作方式已成为当代文化研究耕耘的一个“大型文本”。文化研究擅长从文本的考察进入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并且根据这个空间的意识形态结构重新形成文本的定位。换言之,文本只是文化研究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这种生发于文学研究的全新模式具有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因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历史和使用范围,已为诸多学科提供了“合法的研究焦点”。 正如约翰·斯道雷所言,文化研究拒绝在不断变动的知识地图上被封闭在某一个小领地中,它声明要从活生生的文化现象中去关心社会、关心生活。这就促使文化研究去关注并影响特定社会结构中具体复杂生活的种种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文化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某些被奉为经典的精品之作,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将那些被其他文化定义所排斥的领域,诸如日常生活方式、生产机制、家庭结构、社会机构等,囊括进自己的研究范围。诚然,文化研究不仅以描述、解释当代文化与社会实践为目的,而且也以改变、转化现存文化结构为目的。例如,如果缺乏对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入分析,我们就很难把握当今中国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的复杂变化。因此,借助文化研究来阐释“中国经验”的具体问题时,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上述层面的思考与探索。 文化研究参与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阐释与意义生产,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立场与“中国经验”。文化研究开放的话语场域和多样的研究方法,加之“中国经验”的丰富维度,使其在中国的实践必然会出现精彩纷呈的局面。只有着眼于“全球视野”,立足于当代“中国经验”,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研究与中国问题的有效接合,进入对“中国经验”进行深入阐释的问题场域。未来,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必定会朝着深入的、多样的、开放的且具有本土经验的方向发展,也将在知识分子介入现实、阐释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独有的、重要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