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柳青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张江 刘跃进 黄道 参加讨论

    
    柳青 
    
    《创业史》 
    张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就在此前不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在京联合举办“学习习总书记讲话、重温延安文艺传统”研讨会,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文学研究所也举行座谈会,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认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原则、立场与创作方法,如何直面新的现实挑战,如何回应人民的呼唤。
    柳青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回顾历史,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上世纪4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作家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创作了数量众多、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珍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些作品是共和国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精品,蕴含着极为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认识价值。柳青同志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他说:“《讲话》是同中国的抗日战争、根据地建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生动典范。”在《转弯路上》一文中,柳青详细叙述自己响应《讲话》号召,深入乡间,担任乡文书,从不适应、不安心到“在乡下稳住”,从与群众隔阂到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的过程,非常感人。经过这样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他的思想发生重要变化,完成《种谷记》。解放以后,柳青同志放弃城市生活,扎根皇甫村14年,完成了史诗般作品《创业史》。这部小说不仅在当时异峰突起、深入人心,而且深刻地影响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后起之秀。可以说,没有柳青,就没有新时期陕西文坛上的“三棵大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以柳青同志为榜样,真正深入生活,真正了解农民诉求。“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进而,他“笔下的人物才能那样栩栩如生”。柳青说,“一切都是暂时的,只有人民是永恒的”。人民,在他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追求,不仅对艺术家,而且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深有启发、富有教育意义。文学研究工作者,也应当像柳青同志那样,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深入挖掘中国文学的宝藏,为今天的文艺理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借鉴,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柳青从这里走进“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座谈会,重温柳青的作品,探讨柳青道路的时代价值,重新理解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现实意义,重新认识艺术与人民的辩证关系,必将有助于我们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澄清模糊认识,正本清源,净化空气,共同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