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书不是一门生意,急就章易毁了译著 于此同时,国内的出版界为追求同步出版发行的节奏,正在不断创造和刷新一部作品翻译时间的纪录。70万字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从英文版出版到中文版上市,仅用了短短2个月的时间。据悉,该书其他语种译本的上市时间,都要比中文版要晚上数月甚至一年。贝克汉姆自传《我的立场》中文译本,甚至一度引起了英国多家媒体的质疑,该书初译仅耗时一个星期,译校者却有12人之多。找几个甚至十几个译者,分章合译,也许畅销书这样翻译尚可,但是这种赶工期的风气,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蔓延到了纯文学著作,甚至学术图书领域。每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一颁出,国内出版界立即掀起版权抢购风潮。之后,照例是抢译赶出,“快!快!快!”成了文学翻译能否跑赢市场的关键词。库切2003年10月获诺奖,半年后《库切小说文库》已经上市。女作家门罗10月获诺奖,次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已有数本门氏作品热气腾腾地出炉了…… 在越译越快的风潮下,还是有人能放慢节奏,静下心来。金桔芳对《刺槐树》的第一遍通译前后花去两年多,“整个过程翻得非常慢,非常艰难”。据她透露,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句子的处理。“克洛德·西蒙习惯写长句,甚至把很多短句连成一个长句,又极具先锋色彩。而长句的翻译被认为是文学翻译里最难的难题。”普鲁斯特经典《追寻失去的时间》的译者、法语文学翻译家周克希曾说过,为了一句长句常常皓首穷经,有时得反复琢磨上好几天甚至更久。 在《刺槐树》被通译出后,出版社又花了将近2年的工夫进行修改校订,由于金桔芳的初稿非常接近于原文,出版过程算得上顺利,尽管如此,该书今年4月才刚刚面世,从翻译到出版耗时5年。与《刺槐树》相仿,今年傅雷翻译奖新人奖由《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书的年轻译者周佩琼获得。《西伯利亚森林中》的法译中同样不是“速成品”,生活在法国的周佩琼为此花了好几年工夫。“好的书是译不完的,好的译者却越来越少。翻译书不是一门生意,急就章易毁了译著。” 一位外国文学编辑告诉记者,过去老版本的译著,常常能在译者署名的后面,看到校订者的名字。但是现在,译著扉页上“校订”的字样越来越少,几近“绝灭”。原因当然是降低成本,缩短出版周期。更有一些急切的译者,托人买来繁体中文译本,自己连译带抄之后,便冠以新译出版的名义,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