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转引自多洛肯《元明清少数民族汉语文创作诗文叙录》(清代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72页。 ②参见邱江宁《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③萨都剌:《雁门集》,顾嗣立编《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252页。 ④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四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第27-28页。 ⑤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见《汤显祖集》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11页。 ⑥参见陈文新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明代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⑦参见郑利华《前后七子研究》第七章第三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⑧李攀龙:《殿卿示乐府序小诗报》,《沧溟先生集》卷十二,明隆庆刻本。 ⑨参见廖可斌《论台阁体》,载《中华文史论丛》1990年1期。 ⑩杨士奇:《杏园雅集图》卷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11)王士祯:《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王士祯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5068页。 (12)厉鹗:《分赋钟馗画引》,《樊榭山房续集集外文》,清光绪十年(1884)钱塘汪氏振绮堂刻本。 (13)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陈引驰编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61页。 (14)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12页。 (15)徐陵编《玉台新咏》,穆克宏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3页。 (16)沈璟:《二郎神》套曲,载《博笑记》卷首,明天启三年(1623)刻本。 (17)张琦:《衡曲尘谭》,《中国古曲戏曲论著集成》第四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27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