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空间维度与中华文学史的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民族文学研究》 朱万曙 参加讨论

    三 个体空间的文学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
    如果说,同一时间或时期不同空间的文学活动彰显着文学史的丰富性,并非同一时间的不同个体的文学空间的存在,更表现出文学史的多姿多彩。
    明代前期台阁体,是由台阁重臣提领的创作,大多数文学史均对其文学观以及创作风格方面给予批评。廖可斌对于台阁体成员及其之间的交往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考察。⑨笔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得睹《杏园雅集图》长卷,该卷由明洪武、宣德间画家谢環所绘,图中共有八人,包括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人均在其中,卷后有杨士奇所书《杏园雅集序》:“正统丁巳三月之朔,当休假南郡。杨公及予八人,相与游于建安杨公之杏园。而永嘉谢君庭循来,会园中有林木泉石之胜,时卉竞芳,香气芬茀。建安公喜嘉客之集也,凡所以资娱乐者悉具,客亦欣然,如释羁策,濯清爽而游于物之外者。宾主交适,清谭不穷,觞豆肆陈,歌咏并作,于是谢君写而为图。”⑩这一图画的保留,让我们了解到明前期台阁重臣们文学活动的空间和场景——其交往至为密切,其活动场景至为雍容华贵。体现出台阁体文学的身份和必然的创作指向。
    谢環还有《香山九老图》,现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此图绘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二十四日,“香山九老”——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对此,白居易亦有《香山九老会诗序》记载。对于这些极为生动的个体空间中的文学活动,文学史很少介绍。
    康熙元年(1662)春天,王士祯在扬州修禊红桥。“与袁与令擇庵诸名士(杜于皇濬、邱季贞象随、蒋釜山阶、朱秋厓克生、张山阳养重、刘玉少梁嵩、陈伯玑永衡、陈其年维崧)修禊红桥,有《红桥唱和集》。山人作《浣溪沙》三阙,所谓‘绿杨城郭是扬州’是也。和者自茶邨而下数君,江南北颇流传之。或有绘为图画者,多问红桥矣。”(11)王士祯的修禊红桥是他青年时期的风雅之举,红桥雅集也曾经为人所乐道、甚至令人羡慕。问题是,在康熙元年,清军屠杀扬州的血雨腥风还没有完全消退,作为新朝进士、富有才华的王士祯和一群文士在这一空间举行风雅活动,其意味似乎不仅仅是文人学士风雅之举,“绿杨城郭是扬州”虽然清丽,但其背后或许蕴含着忘却伤痛、不再感伤旧事的努力。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红桥这个空间的文学活动虽然一如从前的文人雅集那般风雅,却透露出不同寻常的历史感受。
    类似于杨士奇、王士祯的雅集的个体空间文学活动可以列举很多。因为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身份高贵,也比较引人注目。有的空间发生的文学活动,文学史家则往往视而不见。如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徽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修筑小玲珑山房,经常邀集文士唱和其中,乾隆八年(1743)10月,马曰琯从金陵移古梅植于馆内,厉鹗、全祖望等十多位文人都有诗吟咏唱和;乾隆十二年(1747)5月15日,马曰琯邀集文友们为“重五之会”,厉鹗撰文记载道:“岁丁卯五月十五日,马君半槎招同人展重五之会于小玲珑山馆。维时梅候未除,绿阴满庭,偏悬旧人钟馗画于壁……遂人占一画,各就画中物色,赋七言古诗一篇。”(12)参与活动的文人有厉鹗、全祖望等人,也算得上层次不低,但文学史对这样的空间似乎不予关注。
    个体空间中的文学活动的影响有大有小,意义也有轻重之别。但毫无疑问,它们是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它们或许并不具有改变文学史走向的意义,但可能是古代文学家们的一次心灵的碰撞,甚或体现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文学史的研究,当然应该注重那些对文学史意义重要的空间,遗憾的是即使是重要的空间在文学史的叙述中也隐而不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